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宣教事奉──榮耀的一棒(劉志良牧師)
+ 關注
2018-05-28 - 696觀看次數
回應

聖經記載:「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十三2)從經文我們知道是神透過聖靈引導祂的工人去做宣教工作。我們若清楚這點真理,便知道不是我們個人想做甚麼宣教工作,乃是我們要清楚主的召命去做祂的宣教工作,而所做的更應該是主所感召的,而不是按我個人喜好的。我們應該尊重主,祂有祂的宣教藍圖與計劃,我們只是回應祂的召命而去完成祂的工作而已。我們決不可憑己意去發展宣教計劃,不然的話,我們須知道若遇上困難的話,我們既沒有神的同在,那是孤單而困苦的事呢!

一、宣教使命的實踐
我們在宣教事奉上,許多時候都會遇到很多又大又難的事,時常會碰到文化衝擊,有時也會遇到性情奇特的同工,還會受到當地人的白眼看待,又有人誤會我們是帶著不良的動機參加宣教工作,有些本地同工更因為宣教士每月收取的津貼數目遠比他們的薪津為大,便產生妒忌之心。當然他們不明白宣教士仍要照顧老家的親人,供應他們的生活費,孩子也要比當地同工的孩子多花些學費。但不論宣教工作多麼不容易做,宣教士都應該像初期教會的宣教士保羅那樣抱有相同的心態,就是蒙憐憫領受宣教職事(參林後四1)。我們都知道使徒保羅是一位成功的宣教士,在多處地方建立了多間教會,又培訓了多位接棒人(如西拉、提摩太、提多等),但是他並沒有因而自誇,並且描述自己是「蒙憐憫受了這職分」。他的意思就是他原不配當宣教士,他能承擔這宣教士的職分,乃是主的憐憫,讓他有這福分。假如他行詭詐、謬講神的道,或是做那些可恥的事,神是不會憐憫他的,會廢去他的宣教士職分呢!這樣看來,我們便不應該看任職宣教士是一份苦差,因為乃是神憐憫我們,我們才有這福分被召當宣教士呢!我們倒應該羨慕做宣教士,可以為主作工,按主的藍圖去完成主的救贖大計。

二、宣教團隊的事奉
1. 不同恩賜的配搭
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是主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各蒙聖靈賦予不同的恩賜,為的是要我們像身體上不同的肢體彼此配搭一樣,互相合作,各盡其職,讓教會在愛中建立自己。(參弗一23;四11-16)。因此,宣教工場也需要不同恩賜的同工彼此合作配搭,事奉才會見到效能。在不同的宣教工場上,這些同工的類別配搭可能有些不同,但大致上會包括植堂工作者、社工、教師、輔導員、語言專家、醫護人員、工程人員、後勤支援人員、維修技工等不同恩賜才幹的同工,以團隊方式互相合作事奉。

2. 各類技能皆貢獻
有一次我在柬埔寨短宣期間,有一位宣教士知道我在唸神學時的學院事奉崗位是修理組同工,便詢問我是否懂得如何接駁水喉,因為她發現機構院舍的水費出奇地高,而那裏是用食水沖廁的,所以她想把洗濯後的水用以沖廁,希望可省些金錢。當我仔細檢查院舍的多個坐廁後,發覺沖水箱內的水位很高,只需簡單調節便可每次省水三分之一也足夠沖廁之用;我也發現有一個沖水箱內有損毀了的組件,導致坐廁長期漏水。所以我便到附近的五金舖購買組件,更換後便不再漏水了。我相信這院舍可節省不少用以沖廁的食水,水費的金額將可減輕了。那時,適逢團隊中有一位富會計與財務管理經驗的團友,他便在短宣旅程中花了兩天時間協助那宣教士,整理在當地開設的機構的賬目,很可能也協助修補了賬目上長期漏水的項目。事實上,不少宣教士因沒有財務管理的訓練和經驗,有時在營運宣教組織時便不懂財務監控與申報機制,有時還誤以為既是非政府組織(NGO)便等於是慈善團體,那就不用報稅了。有一次某宣教地區的組織便有這誤解,但原來當地的法例乃是非政府組織雖然不用繳付利得稅,但卻是要每月向政府商業管理部門呈交收支簡報,和繳交發薪時替員工扣除的薪俸稅的。結果在一兩年後方才發現,除了要代員工補交給政府之外,還要繳交幾千美元的罰款呢!

三、工作策略相配搭
不同的差會和各個的宣教士都在熱心宣教,但卻在運用不同的宣教策略,那麼到底哪種宣教策略才是適合的呢?很多時人都會認為自己構思和運用的工作策略是最好的。其他人的總是有些瑕疵了。然而事實又是否這樣呢?

1.  互相配合的策略
中國教會歷史讓我們看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傳教士李提摩太致力與滿清政府的政界人士和知識分子交往,撰文發表中國改革的意見,主理廣學會並出版多種文學書籍和小冊子,又爭取興辦大學。那時他的工作策略有別於他在一八七零年來華初時,致力賑災、興辦小學、開辦醫院和建造教堂等向社會基層人士傳教的方式。因此,他曾被人批評為只顧社會關懷而不傳福音的傳教士。然而他卻認定自己是接觸一些一般傳教士難以聯繫的政界人士和知識分子,透過文化交流影響和價值觀革新,為中國人思想開放而接受福音做開墾工作,並且帶領社會的上層人士歸主。近代宣教研究人員在探究和制定宣教策略時,都認同逐家佈道、興學傳道、醫療賑災和上層人士聯繫這四種不同的模式,都是彼此貢獻而互相配合領人歸主的宣教策略。

2.  互相支援的安排
今天在不同的宣教工場上,不同差會或組織的宣教同工,應該學習互相欣賞和彼此學習,雖然大家的工作方式各有不同,服事的社群對象和事工策略也有分別,組織架構和發展情況亦有差異,但是彼此也是回應主的感召而離鄉別井的同工,是否應該守望相助,而不是彼此相輕呢?誠然有些同工可能因為缺乏經驗而橫衝直撞,為宣教工作在當地的發展帶來不少的困難,但我們也知道若是對他們施加壓力或惡意排擠的話,豈不更叫基督的宣教團隊失見證,愈發難以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嗎?我們何不互相代求,彼此祝福,仰望聖靈更新我們眾人的心靈,引導我們在主的真理裏合一呢?在柬埔寨的金邊,每主日的下午都有一群來自香港不同差會和機構的同工相約聚集,互相分享和彼此代禱,有時還有愛筵相交,也在個別成員遇到患難時同心支持和協助,那真是美事。

四、門徒訓練的傳承
不少差會在新工場拓展宣教工作時都面對一個挑戰,就是雖然差遣很多宣教士到一個工場,但是工場的事工總是發展緩慢,當地的同工和領袖也多是不甚積極,時常都是向差會或機構索取更多的經費資助。差會的工場主任心裡明白長久下去,當地的教會和事工都難以早日自立。那樣的話,我們又怎麼辦呢?

1.  耶穌宣教的榜樣
當我們從主耶穌這位從天上來的宣教士身上,學習如何做宣教工作時,便會發現祂在開始傳道事工不久以後,便呼召了十二位門徒跟隨祂,接受門徒訓練,並且在以後那三年多的日子內,常與他們同在,一起生活,一起研討,一起事奉。祂不但教導和傳遞傳道的知識和技能給他們,更是帶領他們一起實踐和操練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期間我們見到門徒在主的悉心教導和栽培底下,漸漸地成長,並在主受死復活升天和領受聖靈充滿以後,變得剛強奮勇,勇敢傳道為主作見證,還作比主所作的更大的事,叫教會迅速增長,一天多了三千人,不久又增多五千人,而且主還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他們也在傳道時實踐主耶穌門徒訓練的策略,例如:保羅揀選西拉和提摩太為助手,巴拿巴也揀選馬可,帶領他們外出逐處佈道。

2.  宣教先賢的見證
今天我們是否可以應用主耶穌的門訓策略為我們的宣教策略呢?遠東宣教會(Oriental Mission Society)的創辦人查理.考門(Charles Cowman),從他第一個認領的宣教工場日本開始,已經在運用主耶穌的門訓策略,在帶領人信主後便隨即展開門徒訓練,還很快便開設聖經學院培訓傳道人和領袖。他認為這樣是有助本地教會及早接棒的。到了今天,這差會(現已改名為One Mission Society)仍然重視在所發展的宣教地區及早開設聖經學院,並推展一個名為佈道植堂運動(Church Planting Movement)的宣教策略,用意為促使宣教地區的本地領袖及信徒盡早實踐自治自養自傳的精神,透過奉獻和門訓承擔教會建立的工作。該策略是讓本地教會和領袖簽署一個約章,鼓勵他們申請差會支持一名同工薪酬的經費,以支持並差遣一名同工成立佈道隊,帶領信徒到一個新的群體,以小組增長的方法去開荒佈道植堂。然而薪酬的支持卻是以五年遞減模式運作的,即首年為百分百的支持,第二年遞減為百分之八十,第三年遞減為百分之六十,第四年遞減為百分之四十,第五年便是百分之二十,第六年便停止給予津貼。期間薪酬和經費的差額須由該本地教會和佈道隊同工自行籌募,按年增多,以讓本地教會學習逐步接棒。

3.  今天教會的實踐
明顯地,以上這宣教方式是要讓本地教會及早訓練本地同工接棒,而避免他們養成倚賴外來宣教士的習慣。事實上,我們須知道宣教使命是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因此,在宣教地區及早訓練信徒作主的門徒是要緊的事。當他們在主裏成長了以後,他們是會隨著主聖靈的感動去作主工的,所以我們做宣教工作的同工,先不要以為自己貢獻了那麼多是對本地人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習慣和想法,我們應該盡量不要養成本地同工的倚賴心態,更不要隨便應允由我們出鉅款作開辦費,然後不斷供應後來的缺乏,並把管理權全交給他們。因為可能會引致後來不必要的爭執。事實上,柬埔寨金邊也有以駕駛摩托客車(俗稱tuk tuk)接載乘客為生的信徒司機,在沒有外來固定經費支持之下,與其他牧者合資開辦小型學校,照顧貧民的子弟並傳福音。因此,我們藉著及早推行的門徒訓練來培訓宣教地區的領袖,又從中挑選蒙召事奉者給予既以聖經為基礎的實用神學訓練,甚至逐漸開辦具規模的聖經學院課程,讓當地的教牧領袖和信徒領袖得到適切的栽培,然後自行承擔在所屬群體的傳道植堂工作,並按部就班地參與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差傳事奉,應該是一個可行的宣教策略。事實上,本地同工在向本地同胞傳道的果效較外來宣教士的工作果效很多時都較大,簡單原因就是減少了語言和文化的差異。

五、宣教使命的延展
今天普世的差會和宣教機構都面對一個嚴峻的挑戰,就是現時宣教士入伍的平均年齡已上升到一個叫人感到不安的地步。現時由香港差遣的宣教士在出發時的平均年齡約四十六歲。明顯地,愈來愈少青年人投身宣教事奉,宣教工作的接棒安排十分困難。那麼是甚麼原因導致這現象呢?我們又應該怎樣改善呢?

1.  青年宣教的研討
    我於二零一一年獲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系副教授滕張佳音博士、邀請參加該院與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合辦的一個關於青年宣教的研究計劃(在三十歲以前便出發往宣教工場的宣教士)。成員來自神學院教授、差會同工、前線宣教士、神學生、堂會教牧、研究分析員等。經過近一年的多方探究,以及研究小組各成員的齊心努力,小組先後進行了幾個不同層面的研究,包括:宣教士與青年宣教、神學生與青年宣教、青年人與青年宣教、堂會與青年宣教等。小組盼望瞭解為何現今較少青年人被興起作宣教士,到底關鍵原因是甚麼?為甚麼有些堂會有較多青年宣教士被興起?青年宣教有甚麼優勢?青年宣教需要甚麼配合等。研究方式包括個別專訪、問卷訪問、網上調查、資料分析、公開講座瞭解資訊與收集意見等。正式的研究報告將由滕師母撰寫和出版,但在此我也樂意分享我對該項研究的發現摘要,詳情如下:

    在各項研究工作中,我除了參與研討會議與主持公開的發佈會以外,較大付出的是主領青年宣教士專訪及神學生專訪,因此,也較多認識他們的實況。

    A.青年宣教與參加短宣
  在研究所得,青年宣教與參加短宣的關係密切。我訪問了五位回港述職的宣教士,他們都是在三十歲以前便踏足宣教工場做宣教士的。他們不約而同表示,參加短宣對他們開廣宣教的眼光關係密切。關鍵是在短宣出發前,堂會或機構已清楚介紹宣教工場和短宣行程,又提供充足的短宣訓練,讓他們在參與短宣期間有實際的參與,而不僅是作壁上觀和觀賞;他們又在期間認識前線工作的宣教士,與他們交談分享時深受激勵,心底裏羨慕有一天可以像他們一樣為主獻身作宣教士。他們參與短宣回來後,仍有機會分享短宣心得,以及跟進在宣教工場上的某些項目,又參與關懷宣教士,這都有助他們思考個人獻身的事宜。

 B.青年宣教與教牧投入
青年宣教與教牧投入的關係也十分密切,我訪問的宣教士與那些對宣教有感動的神學生都表示,他們受感動關心或投身宣教是受到堂會的教牧影響的。他們見到教牧熱誠投入去推動宣教工作,又身體力行地帶領或參加各個短宣隊,並時常鼓勵與動員信徒參加,積極支持,還緊密聯絡與關懷前方的宣教士,這種種熱誠的表現,都叫他們獲益良多。教牧時常安排述職的宣教士與不同差會的同工到堂會負責崇拜講道和教會祈禱會,都有助他們開廣視野,多去關懷宣教。

 C.青年宣教與神學教育
青年宣教與神學教育的關係也同樣密切,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在讀神學期間,因時常接觸到述職的宣教士或擔任宣教士的校友到神學院負責早會講道或分享宣教異象,便對宣教工作得到啟蒙。因此,神學院除了開設宣教學科外,也宜提供多些機會讓神學生接觸宣教。

 D.青年宣教與堂會更新
青年宣教與堂會更新的關係也是密切的,宣教士表示從前堂會與差會都要求出發宣教工場的宣教士須先完成三或四年的神學訓練,再有兩年牧會經驗,以及跨文化訓練,才可出發到工場,但往往年齡較大者到工場時的會適應困難,學語言也較困難,家人和孩子的照顧也感不便。只是如今宣教常是團隊工作,不一定所有宣教士都是開荒植堂的,常需要青年同工配合做青少年工作,所以若堂會與差會容納一些具心志的青年人先到宣教工場做一至兩年的短期宣教士會更好。但這必須是差遣的堂會在宣教思維上意念更新,才肯變通而支持。

 E.青年宣教與具體支援
那些興起了不少青年人參與宣教工作的堂會,都是對宣教有負擔而又提供具體支援的堂會。它們安排專責同工與領袖推動青年人參與宣教工作,又把宣教事奉融會在教會各個牧區的牧養與部門的事工內,而不是只交由某小部分人去承擔;再者,堂會又會安排領袖接受宣教教育的訓練,並讓宣教工作的異象傳遞早於兒童主日學和會友班時便已開始。

2.  推動家庭去短宣
我曾於華福會出版的《教牧分享》分享推動家庭參與短宣的事,該文已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號刊登在該份供世界各地的華人教牧、長執和全時間神學生閱讀的雙月刊內。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該文,現撮要重點如下:

有一次我聽到曾任香港茶果嶺浸信會堂主任的陳威靈牧師,分享他在推動海外短宣時,鼓勵信徒帶同年幼子女全家參與,我感到好奇,因為我認為信徒帶同年幼的孩子去短宣,會帶來不便。但聽過他的分享後,我決定嘗試實踐。我發現只要在安排上費點兒心思,確是可行的。

 A.一家大小彼此配搭
    我從前認為海外短宣是只適合青年或壯年的弟兄姊妹參與的,兒童、少年或他們的家長都是難以成行的,因為兒童和少年需要照顧,家長也會在旅途上無暇兼顧。然而只要從訪宣做起便可,方法是先組隊去探訪宣教士,關懷宣教士的家庭,也服事當地同工的家庭。這既可給宣教士與同工鼓勵和祝福,又可為他們的孩子帶來玩伴,讓他們建立友誼,回家後仍可做筆友聯繫,減輕同工孩子的孤單感。然後便從訪宣轉為短宣,給予孩子們和家長簡單的佈道訓練,並在當地配搭宣教士做探訪佈道工作。帶同孩子一起探訪,會更易贏取信任和打開話匣子談福音呢!

 B.宣教領域多種體驗
    全家人參與短宣,便可一起經歷神恩和體驗福音的大能。除了出發前的祈禱會,也可在家庭祈禱會代禱,回來後也因體驗過短宣佈道和認識了宣教士而多了祈禱負擔。不少教會子弟都是多才多藝的,可以在短宣佈道時擔任福音晚會的表演嘉賓,或綜藝營會的活動大使,而父母們也可分工合作地佈道。又因孩子們去過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生活,看過別人的居所、學校和社區設施,便會較珍惜資源,懂得感恩和分享主的豐富。

 C.善用青春回報主恩
    牧者的榜樣是推動家庭宣教的關鍵。我也學習帶同年幼的孩子參與短宣,先後去過柬埔寨及外蒙等地,他們後來又參加由學校主辦的各地短宣探訪隊,到內地不同地方探訪和作見證,分享福音。動員全家一起參與短宣,是要早作積蓄準備和減少家庭旅行的,但生命內涵的收穫卻是豐富的。堂會要推動家庭參與短宣,便要在行程編排和佈道統籌時多考慮家長和孩子的處境(如衛生情況不宜太差,行程避免過於緊密,活動形式較多元化等),長執會也要提供適量的經費支持。因為他們是代表教會而去短宣佈道,帶來的鼓勵回報是不少的。

結語
    當我訪問那五位在二十來歲便出發做宣教士的弟兄姊妹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共通情況,就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便已透過聆聽宣教士見證或參與短宣佈道而啟蒙宣教心,此後又藉著一次又一次的短宣挑旺宣教的心志,最終懷着信心踏上宣教征途。因此,我們若希望推動堂會更多年青人參與宣教,可考慮先為家庭預備訪宣,到一些衛生條件不太差的地區探訪宣教士與他們的子女作開始,然後一步一步地推動家庭短宣佈道,讓孩子們及早啟蒙宣教視野,親身體驗和經歷神恩,我相信到他們長大以後,會更有信心參與更多宣教事奉呢!當我憧憬教會未來將興起多而又多的青年宣教士的時候,我的心靈感受到他們的榮耀和喜樂。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