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牧者的話 《「培育生命」、「活出召命」》朱嘉豪傳道
+ 關注
2018-01-16 - 267觀看次數
回應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喜悅我的道路。」(箴二十三26)

一個能將心歸主的人,他的眼晴也會隨心歸主,心想甚麼,眼晴就看見甚麼一樣,而且更會喜悅主的道路。那麼一個明白主的心,以主為樂的人才會歡歡喜喜甘心樂意的事奉主。欣賞今年教會主題咭上的金句:「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與「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六13下)遙相呼應。
 

思想以斯帖
這裏想起一個在舊約的聖經人物──以斯帖。她的一生,充滿傳奇,一方面是踏實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然的回應主的召命,弟兄姊妹,我們又何嘗不是,就讓我們進入聖經,探索靈程:以斯帖蒙神恩佑,凡是在後宮接觸到她的人都喜悅她(斯二15),這與她的性情不無關係。以斯帖是一位潔身自愛、安分守己的人,除了太監分配派定給她的物件之外,別無所求。她是安靜且順命的女人,對撫育她的叔叔末底改始終配合、聽從。「以斯帖被送入宮內」(斯二8)這句話很難理解,為何末底改會讓他的姪女嫁給外邦人,這乃是摩西律法禁止的行為(申七6),尤其是像他這般個性強硬、捍衛傳統的猶太人?有學者認為以斯帖被「送入宮內」有「強制」之意,因此以斯帖被「送入宮內」或許是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之下發生,以斯帖入宮乃至被遴選為王后,一直都按照末底改的囑咐,並未透露她是猶太人的身分(二10、20),這可能是立處於不友善的波斯朝廷中的生存之道。

用現代語言,末底改對以斯帖「培育生命」,在一個外邦、異教的國度裏,不單是為了生存,更是一個生命的提升,經文接着提到以斯帖的沉着與行動。末底改將仇人哈曼計畫滅絕猶太人的消息,透過太監輾轉告知以斯帖,並囑咐以斯帖去見皇上,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以斯帖原先有些遲疑與為難,因為她已經有三十日未蒙皇帝召見,可能已經失寵。面對末底改強勢留給她的兩個選擇:或是冒死去見王(四8),或是閉口不言使她和父家的人喪生(四14),以斯帖毫無轉圜的餘地。末底改對以斯帖的態度,也反映出猶太人在逆勢中的信心與爭取生存機會的決心。「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四14)這節經文成為以斯帖記的鑰節,不但強調人在危難或困頓中應有的責任與行動,更是凸顯神的眷顧與保守,以及擁有掌控全局的權柄。

「我若死就死吧!」(四16)表明了以斯帖的順服意願以及勇敢決心。正如但以理的三友所說:「即或不然」,我們也不敬拜你們的神像(但三18)!即使神的拯救未及時來到,也應當抱着必死的決心。若被烈火燒死就焚燼吧!這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我若死就死吧!」以及「即或不然」的決心,並非是消極或絕望的吶喊,而是面臨關鍵時刻與危難當頭之際,仍持守信心,仍懷抱希望。有時想,人生總會遇到「我若死就死吧!」的抉擇。

以斯帖說完「我若死就死吧!」,當下就採取配合的行動,不但要求全書珊城的同胞集體禁食,她自己與宮女也要一同參與這場爭戰。以斯帖由柔弱的被保護者,變成主動且勇敢的事件掌控者,而且她不像書卷中那三位男性角色(亞哈隨魯、哈曼或末底改)那麼驕傲衝動,以斯帖總是設法溝通,也尋求團隊,更非悲情又盲目地孤軍奮鬥。以斯帖記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男人惹出的麻煩,由女人來收拾善後。神掌權,人以行動回應負責。

 

以斯帖一方面禱告倚靠神,一方面也積極採取行動,勇敢地去見王,最終蒙王青睞,拯救同胞的計畫得以逐步實踐與成就,也是因着神的開路與保守。

聖經說得好:「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箴十六1-3)

弟兄姊妹,神在我們身上有祂美意的安排和恩領,願我們也以生命回應,一同「活出召命」。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