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恩典在等一個人 - 周慧敏
+ 關注
2015-07-01 - 405觀看次數
回應

恩典在等一個人 周慧敏

 

自孩提時候喃喃傾訴的純真禱告,到讀書時期玩票式的團契生活,後來成為藝人,活躍於社會公益活動,周慧敏(Vivian)與信仰有過很多擦身而過的時刻。

 

經過40多個年頭的歲月洗禮,性格倔強的Vivian,做人做事早已建立了一套根深蒂固的信念,只知道凡事靠己力,對於因信得救白白得來的恩典,實太難被感動。

 

2009年的某一天,一個機緣把Vivian帶到上帝跟前。面對這個曾無數次與她擦身而過的信仰,她才發現,上帝的恩典一直沒止息地在等待着她。

 

信主後這數年間,Vivian經歷很多、體會很深。然後她明白到,上帝賜給她歌唱的恩賜,是讓她能用音樂見證這個信仰;用歌聲,唱出屬天的價值觀。

 

讓人知道,上帝不單等待周慧敏。

 

上帝的恩典,還在等待每一個人。

 

童年,應當是一個人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期,Vivian卻剛好相反,她小時候是一個有很多擔憂的小孩子。自小她便會擔心媽媽的健康,擔憂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在焦慮中度過了她的童年。

 

充滿憂慮的童年

 

Vivian的父親在她出生前便心臟病過身,所以她從未見過爸爸。「小時候家境貧窮,只靠媽媽一個人工作來供養我,大多時候都是嫲嫲湊我。媽媽年齡比我大四十多歲,我們不像一般母女般親密。她很嚴肅,不說笑,且生得高大,性格倔強,在我心目中她就像一個男人,擔當着一家之主的角色。而嫲嫲就擔當着媽媽的角色,她很溫柔,會與我說笑,我性格中樂天的部分都是受嫲嫲影響。」Vivian說。

 

在她還未夠10歲那年,母親要接受一個有生命危險的手術。手術當天,她與一位auntie在手術室外等候,等了許久許久,她看見auntie在哭泣,然後她還隱約記得醫生對auntie說過手術會有風險。她很驚慌,那漫長的等待,讓她想到很多事情:會不會手術後再也見不到媽媽?嫲嫲年紀大了,若媽媽有什麼三長兩短,誰來照顧自己?諸如此類的恐懼,油然而生。

 

當這事過去,媽媽康復過來,Vivian仍不時會為她的健康而憂心。她知道媽媽工作辛苦,為免媽媽再為她擔心,所以下課會自動自覺做功課,晚上很早睡覺,自律的背後,漸漸生成倔強的性格。

 

「小時候已習慣遇到問題需要自己去解決,自己決定所有事情,也渴望早點出來工作,分擔家庭擔子。因為家中沒有男人,所以長大後,這角色便漸漸落在我身上了。雖然我看上去像是很受保護、很柔弱的樣子,實則是個很倔強的人。直到出來社會工作、拍拖,才漸漸學懂與男人相處,慢慢做回女性角色。」Vivian形容自己做事十分緊張,會執着於每一個細節,不希望有任何出錯,所以她這類人會比一般人容易焦慮。

 

自小就讀基督教學校的Vivian,一直有參與學校團契,然而對信仰還是一知半解,聽道當聽故事,心裏卻沒當一回事。「但我漸漸培養出祈禱的習慣,每當遇到困難,我會祈禱。雖然我不確定是否真有一位神在聽,但因為我不敢向媽媽透露心聲,也未必會找同學分擔困難,所以我把心事都抒發在禱告裏。」

 

天父我回家了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節)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6-7節)

 

福音的種子,在不知不覺間播進Vivian的心田。雖然她是抱着玩的心態返團契、唱詩歌,團契中讀到這些金句,卻彷彿是為她而寫的,帶給她很大的安慰。

 

2013年聖誕,Vivian在她的專頁上發表過一篇見證文章,當中提及到她未認識上帝前,曾經視個人修為作生活的指標,認為依靠他人或宗教都是軟弱的行為。

 

「我畢業後十幾歲便出來工作,覺得不能被欺負,需要自強,所以放了一個逞強的擔子在自己身上。我很大無畏,覺得所有問題都不是大問題,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不需靠別人幫忙,更不需倚靠信仰的幫助。我是一個fighter,長期處於戰鬥狀態。」

 

Vivian追求自身修為,而且很相信社會需要正能量和良性互動,因此參與很多不同類型的慈善活動,當中宣明會是她合作得最久的機構。「在我還未信主的時候,有機會跟宣明會同工一同去探訪,當他們邀請我一同祈禱的時候,不知怎的我覺得很開心。他們又會向我分享一些故事和經歷,我很感受到這班人真的很快樂,讓我很羨慕,並想知道這份喜樂是否來自他們的信仰。」

 

直到2009年的某一天,一次與朋友的閒談,扭轉了她往後的人生。

 

「那天,我與一位沒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偶然間談論宗教,談到很多宗教都着重個人修為,然而那些自我要求的準則,其實是凡人很難達到的指標。基督教強調『因信得救』,我卻很難接受這論調,因為這種白白的救恩與我平時靠自己的信念完全相違背。」Vivian道,「但當我想深一層,如果《聖經》所講的是真實的,那我即使個人修為有多好,因沒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我仍是罪人;就算《聖經》所講的非屬實,我讀了《聖經》其實也沒半點損失,個人修為只會提升,不會退步啊。而且我不應該去判斷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只有當我讀完整本《聖經》、返教會多聽牧者講道,才有資格去判斷。」

 

基於這種多學習一種知識的心態,Vivian內心忽然湧起一股逼切和渴慕,想去理解這個她之前抱有偏見的信仰,於是與丈夫倪震(Joe)分享自己這種想法。「Joe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就是每年都會給自己一次返教會的機會,如果該次的教會講道能留着他,他便會繼續返;如果講道不能留着他,他便待翌年再找另一間教會去嘗試。當時他對我說:『那好吧,我負責去物色適合的教會,找到的話我們逐間去試。』」

 

Vivian第一次到教會,是2009年的復活節崇拜,那天她的心情異常激動,要努力抑壓自己感動的淚水。她心裏面向上帝說:「天父,我回家了!我回家了!」

 

放下逞強的擔子

 

作為公眾人物,要尋覓一間有足夠私人空間、能安心地聽道的教會,並不容易。Vivian和Joe輾轉返了好幾間教會,終於找到一間讓她有「家」的感覺的英語教會。夫妻倆開始定期返教會,不久後主動開了一個廣東話查經小組,然後參加受洗班,於2010年接受洗禮。

 

Vivian漸漸投入教會生活,數年前曾跟隨教會到訪以色列、約旦和埃及,探討耶穌的足跡。去年3月,她更與弟兄姊妹一同到土耳其和希臘探討保羅宣教足跡。

 

「這次旅程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突破,因為Joe未能抽空,我仍堅決自己一個報名,於是整個旅程我不能與丈夫『搞小圈子』了,我要走出安舒區,放膽與其他不熟悉的弟兄姊妹相交。」Vivian至今仍對旅程津津樂道,那卻原來是一次異常艱苦之旅。

 

「首先我遺失行李,行李中有我重要的手提電腦,我原計劃好每晚回酒店便工作。其次是我到埗後即生病,病得很辛苦,這趟旅程卻需要每天換酒店、不斷乘車,我幾乎想過打道回府。」正常情況下,遺失行李已足夠令Vivian「爆煲」了,她卻能消化整件事。上帝讓她全然放下工作,一心一意的面對祂,還讓她深深體會到「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我沒法不把自己的軟弱暴露出來,生病了再也不能裝強,我必須開放自己接受別人的關心,接受大家的禱告;行李沒有了,也要靠弟兄姊妹每人供應我一些必需用品。這份愛裏團契的感覺,讓我心裏面湧起一股平安和難以言喻的幸福,能勝過生病的折磨、失去行李的焦慮。」數天後,行李又自動出現了。

 

從來沒有人能令Vivian放下她那套自強的信念、鞭策自己的價值觀,即使是Joe也做不到。上帝卻一下子把她建立了近40年的信念全然改變了,沒有任何掙扎。「《聖經》強調要謙卑,當我學懂謙卑,不再逞強,慢慢地把自我放低,我便懂得把自身的不足放大,把自滿縮小,我學會了包容別人和自己的軟弱。我再也不執着世人怎看我,更提醒自己不要以自己的準則去要求或論斷別人。」

 

(節錄自《天使心》1月號封面故事「恩典在等一個人 周慧敏」)

Re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96361903716508/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