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夢想 永不言老 李世勲牧師
51年前,一個少年懷着獻身服事主的夢想,投進茫茫大海,
他奮力從深圳蛇口游向香港,哪管每六個游泳偷渡的人當中,只有一人成功到達彼岸;
結果,他如願以償入讀神學院,立志用盡生命扶老攜幼;
直到如今垂垂老矣,少年時那團火,反而愈燒愈旺。
李世勳牧師的見證,是一個永不言老的故事,對任何年齡的人,都別具意義。
人們常說「年紀大,機器壞」,年長的以為自己已經無力再作貢獻,年輕的以為長者應什麼也不做才算「安享晚年」。然而當上帝要使用祂的僕人時,什麼三高、風濕骨痛,哪會成為障礙?
眼前的銀髮長者雙目炯炯有神,說話幽默有趣,聲洪如鐘,李牧師怎看都不像今年已屆73歲。當問及他少年時代驚險的逃亡經歷,說得興起時,更顯神彩飛揚。
世下家族沒落
李牧師是潮州人,他的家境本來不錯,可惜當人處於政局動盪的大時代,就算家財萬貫,也往往明朝化為烏有。李牧師娓娓道出他的家族故事:「我們靠織布起家,八年抗戰時,在鄉下織土布。戰亂時期民間哪有好衣服穿,只能穿很粗糙的布,所以我們真是織幾多賣幾多,甚至收入足夠自建工廠和買田地。」
可惜好景不常,隨着1949年中國政權改變,李家成為被鬥爭的對象。「他們說我們是大地主,大資本家。香港有個潮州人叫呂明才,他蓋很多學校。呂明才和我爺爺以前在同一間教會做執事,他來到香港發了達,我們在大陸卻淒涼得多了!」李牧師語調間不無唏噓。
人事際遇說變就變,唯有上帝是永恆不變的。就算家族發生巨變,李牧師的爺爺靠着基督教信仰而處變不驚,堅持上教會敬拜上帝。縱然爺爺身姿佝僂龍鐘,李牧師卻看出他內裏堅毅不屈的靈魂。
「我爺爺有53個孫,我是他最疼錫的,每個主日都挑選我攙扶他老人家去禮拜堂!」李牧師自小陪爺爺敬拜上帝,他感恩上帝藉着爺爺將道種撒在他那時小小的心田。「我12歲決志信主,已經立志讀神學。我也無法解釋為何這麼小就決心讀神學,只有神的呼召可以作印證。」
越獄逃亡下香港
上帝呼召的聲音是那麼的明顯,可惜李牧師深知只要他一日仍留在內地,便無法實現讀神學的夢想。「我所謂『成分唔好』,因為我是地主的孫,雖然我生在哪家是不容選擇的。」在那時代「成分唔好」,根本沒機會讀大學,而且當時中國沒有神學院。「既然環境不容許我,我只好被動地逃離這個環境,去香港讀神學。」他說。
李牧師直到今日仍充滿幹勁,是「說做便做」的性子。當年22歲的他一有偷渡的計劃便坐言起行。「當年毛澤東召集年輕人要『上山下鄉』,對我們而言卻是『上山下香』,『香港』的『香』!」他笑道。
1964年,李牧師剛剛高中畢業。他邀請林獻羔牧師的父親林保羅牧師為他祈禱祝福後便立刻下廣州,預備第一次偷渡。他走到樟木頭的邊境便被遞到,與其他偷渡犯被押往樟木頭山上的監獄。「有一晚半夜三更被人推醒,原來有監犯撬爛監獄的木樁,於是跟他們一齊走!」
一群越獄的亡命之徒奔進黑暗的樹叢中,伸手不見五指,李牧師不慎跌進一個無底深坑,幸好下跌時成功拉着野草撿回一命,可惜因為颶風溫黛襲廣東省,他寸步難進,結果又被捉拿。「風大得將山上的樹連根拔起,又怎可能前進。」李牧師無奈嘆道。
這群逃犯被山下等着的邊境官員見一個捉一個,再被押到樟木頭汽車站準備運走再收監。李牧師趁着一人看守三十多人的難得機會,着其他逃犯聽他指令一起逃走。
「我叫他們聽我訊號,我數三聲後,大家便一起逃跑,他們都說好!」李牧師數「一、二、三!」後起身便跑,怎料只得他一個跑,其他犯人動也不敢動。他幾天沒吃東西,形容自己逃跑時沒力得像「太空漫步」:「感謝主,官員沒開槍打死我,只是用槍柄打到我頭暈眼花。」最後落得被五花大綁遊樟木頭,再被收進惠州拘留所的下場。
因為李牧師懂說廣州話、潮州話和國語,被選為組長,能夠跟隨廚師外出買菜,於是他在內褲藏好錢和糧票,預備再度逃走。這次他成功逃脫,用僅有的錢買火車票到廣州找朋友協助偷渡;臨下水前吃幾個叉燒包,用膠袋包着一本小《聖經》藏在內褲中,便游向未知的將來。
(節錄自《天使心》6月號使命人生「延續夢想 永不言老 李世勲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