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忍耐等候,主必再來 (2019/12/15 將臨期第三主日)
+ 關注
2019-12-18 - 508觀看次數
回應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退休牧師- 袁天佑

 

2019/12/15 將臨期第三主日

(以賽亞書三十五章1~10節;馬太福音十一章2~11節;雅各書五章7~10節)

過去幾個月,無論你的政治立場如何,我們都看到香港經歷了一個令人不安、恐懼甚至是忿怒的日子。每個星期,後來甚至是每一天,暴力事件不斷發生。我們都常問:「這日子何時停止呢?」每天我們都看不到出路,不論政府、警察或是示威者,各不相讓,香港好像走進一個黑洞那樣,不知怎樣解決。我們信仰上帝的人,就會問:「上帝甚麼時候會插手,停止這一切動亂,好使我們回復正常生活呢?」當看不到出路時,我們又會問:「上帝是否不理會呢?」

我想藉着今主日教會傳統經課的幾段經文與大家分享,指出上帝不是沉默,而是有行動的上帝。

 

以賽亞書三十五章1~10節

以賽亞書三十五章1~10節的背景,大概是在猶大國被亡後,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的日子。他們生活在異邦,他們被看為二等公民,在困境之中看不出有甚麼出路。上帝便藉着先知以這信息來鼓勵他們,上帝會為他們預備「一條大道」(三十五8),他們必能「歸回」故土(三十五10)。

不過,在這困境中,要他們相信將會有出路,先知憑甚麼可以叫他們有這信心呢?

一,信心建立在過去的經驗:

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必須經過一帶廣濶的沙漠。沙漠之路不易行,除了早午時間有猛烈的陽光外,晚上寒冷,水源缺乏,也不容易找到食物,帶着乾糧走路,行李重量可想而知。有危險的道路,還可能有野獸的襲擊。

但先知告訴他們:「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在曠野有水噴出,在沙漠有江河湧流。火熱之地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野狗躺臥休息之處必長出青草、蘆葦和蒲草。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就是一條路,稱為聖路。」(三十五1,6~8)

怎有此可能?但這正是昔日以色列人的先祖曾經歷的事。他們的先祖在埃及為奴時,上帝藉着摩西帶領他們離開,經過曠野。在曠野生活40年之久,但他們一無所缺。摩西曾這樣對以色列人說:「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上帝與你同在,因此你一無所缺⋯⋯這四十年,你身上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申二7;八4)先知尼希米也曾將出埃及的經歷,向歸回耶路撒冷的百姓訴說:「你曾看見我們祖先在埃及所受的困苦,垂聽他們在紅海邊的哀求,施行神蹟在法老和他所在臣僕,以及他國中眾百姓身上,因為你知道他們向我們祖先行事狂傲。⋯⋯你在我們祖先面前把海分開,使他們走過海中乾地,將追趕他們的人拋在深海,如石頭拋在大水中。白晝你用雲柱引導他們,黑夜你用火柱照亮他們當行的路。⋯⋯在曠野四十年,你養育他們,他們一無所缺,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九9~12,21)

信心不是摸不着邊際的事,信心也不是迷信。信心,當然需要一種跳躍(leap of faith),但信心也要建立在一些經驗的基礎上。

今天,香港怎樣走出困局?我相信沒有人知道。但我們知道香港是上帝所眷顧的地方。每次當我感到香港面對困境時,我都會想起「風雨念香港」這首詩歌。詩歌的第一段:「在這裡天天享繁榮,試問從前誰會預測;靜悄悄三兩破漁船,勤勞做工不計雨或晴。經過夏秋冬,風季縱無情,轉眼叢林油然茂生;在這裡感歎天錯愛,原來根已種植土裡。」

在靜悄悄中,我們看見上帝過去怎樣眷顧香港,今天我們的信心和盼望也是建基於此。

二,他們相信上帝是行事的上帝:

詩人說:「保謢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覺。」(詩一二一4)這是以色列人的信仰。

在以賽亞書三十五章中,先知描述困境中的出路時,多次用了肯定的句子來表達,上主必會行事,必會為以色列民安排出路。第1節:「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第2節:「朵朵繁茂」(《和合本修訂版》,但《和合本》則譯作「必開花繁盛」),「必賜給它」,「人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和合本》則譯作「人必看見耶和華的榮耀」);第4節:「上帝要來施報」(《和合本》譯作「上帝必來報仇」),「要施行極大的報應」(《和合本》譯作「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第5節:「盲人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第6節:「瘸子必跳躍如鹿」,「啞巴的舌頭必歡呼」,「在曠野有水噴出」(《和合本》譯作「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有江可湧流」(《和合本》譯作「在沙漠必有河湧流」);第7節:「必長出青草」;第8節:「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是守為走路的人預備的」(《和合本》譯作「必專為贖民行走」);第9節:「在那裏沒有獅子」(《和合本》譯作「必沒有獅子」);第10節:「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永遠的快樂必歸到他們頭上」,「必得着歡喜快樂」。

《和合本》用了21次「必」字,還有「要」字,例如第7節:「火熱之地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盡」字,第10節:「憂傷嘆息盡都逃避」。

這些字句的表達,都是要向以色列民再次指出,上帝不單只在古時行奇事,他仍要繼續行事,他所應許的「必」會實現。

昔日以色列人在困境中,仍相信上帝乃行事的上帝,今天也讓我們存着同樣的信心,「看顧香港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覺。」

 

馬太福音十一章2~11節

這段經文記載施洗約翰派人去問耶穌,究竟你是否人所期望的彌賽亞呢?

在耶穌第一次來臨的時候,猶太人等候他們期待的彌賽亞,他們深信不疑,彌賽亞必會來到,因為上主是行事的上帝。但究竟彌賽亞是怎樣一位彌賽亞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祭司會認為彌賽亞必定出自祭司家族,甚至是從麥基洗德的等次成為大祭司(參看來七1~22);有人以為他是偉人的先知,如以利亞和耶利米那樣(太十六14);有人以為他是大衞之後,有軍事和政治上的領導能力。連施洗約翰也懷疑,究竟他所遇見的耶穌,是否就是那位應許的彌賽亞。他自己甚至因為要為耶穌作先鋒而遭監禁甚至被殺。所以他也派門徒去問耶穌:「將要來的那位就是你嗎?還是我們要等候另一位呢?」(太十一3)

耶穌就這樣回答約翰的門徒:「你們去,把所聽見、所聽見、所看見的告訴約翰:就是盲人看見,瘸子行走,痳瘋病人得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聽到福音⋯⋯」(十一4~5)

這段說話正是以賽亞書三十五章中先知所說的話:「那時,盲人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如如鹿,啞巴的舌頭必歡呼。」(三十五5~6)

耶穌所說的話的意思,即是昔日先知所預言的事,今天已在耶穌身上應驗了!不單是已應驗,還超過先知所預言的。先知只是說:「盲人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開通,瘸子必跳躍,啞巴能說話⋯⋯」,但耶穌更指出「死人復活,窮人聽到福音」。

盲的可看見,聾的可聽,瘸子可行走,啞能說話⋯⋯,對耶穌時代來說,這是神蹟。但對於今日的人來說,就是真的不能看見,聽見,行走,說話,但藉着儀器的幫助,也能做到。

不過,今天,實在有更多的人,是眼盲,耳聾,無力行走,不能說話⋯⋯,因為人被罪惡所蒙蔽,被罪惡所纒。人有眼,但郤只看見自己,看不見別人,做任何事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做。人有耳,郤沒有聆聽,聽不到別人的聲音,聽不到別人的意見,更聽不到真理。人明明有雙腿,但只會以豪華房車代步,也有人做人鬼鬼祟祟,不能堂堂正正站起來做人。有人能說話,但所說的話除了是謊言外,就只會說阿諛奉承的說話,又或只會說令作嘔反胃的說話。

人的罪惡,比起人身體的疾病,影響力和破壞力更大。身體的疾病,最大的影響是病者個人,最多是病者的家人。但人的罪,不單是他個人的問題,也影響社會和國家。例如一個人的貪婪,是否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他會否影響別人?當一班人一起去貪的時候,影響和破壞便會更大。

香港社會,表面上是經濟繁榮,但在繁華背後,貧富懸殊。最近一項調查,再指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每5個人便有一個是貧窮人)。是否因基層人士不肯辛勞工作?不是,而是辛勞工作的成果,多被有權有錢有勢力的人賺了。這些有權有錢有勢力的人,總是覺得我賺多是我應份的。

「就是盲人看見,瘸子行走,痳瘋病人得潔淨,聾子聽見」,這些人都是社會的邊緣人,往往受人所忽略。有多少人會記掛聾的人也要聽?盲的人要看見?瘸子要行走?他們被忽略,因為人多只看見自己。

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的,不單是個人的罪,更看到社會上結構和權力的罪,破壞社會。一條條例的修訂,假若不為市民所接受,撤回實在是應該和簡單,這正如最近一個民意調查的主理人所說的,「這只是小小的錯誤」。但為鞏固自己的權力和不要失去面子,堅持不幾個月才肯撤回,但便製造了整個社會的不安。

耶穌來,不單要使人有病,可得到醫治,更重要的,是醫治人心靈的疾病,人性的罪和社會上的罪。耶穌說:「上帝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可一16)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唱的「尊主頌」,更指出耶穌來世的目的:「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他叫飢餓的飽餐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2~53)

 

雅各書五章7~10節

今主日乃將臨期第三主日。大家都知道這節期的意義,一方面是預備紀念耶穌第一次的來臨,另一方面是預備他第二次的來臨,上帝的國完全的實現。

或許我們會問:「為甚麼耶穌第一次來臨時,不將上帝國完全的實現?何須要等待第二次的降臨?」上帝的國仍未完全的實現,原因就是如彼得所說的:「主沒有遲延他的應許,就如有人以為他是遲延,其實他是寬容你們,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彼後三8~9)

在寬容人的日子當中,自然罪惡仍然存在,所以我們會遇到罪惡所帶來的困苦。除了生活上的困苦外,還有政權所帶來的壓迫。這都是在耶穌的時代和以後的日子所面對的。但我們相信,耶穌第一次的降臨,也必第二次的來臨。這正如舊約時代的以色列民,他們曾經歷出埃及,也經歷了第二次的出埃及,離開了巴比倫的統治和壓迫,重返耶路撒冷。所以我們要懷着同樣的信心,相信耶穌必再來。

在這將臨期的等待中,雅各的提醒是叫我們忍耐等候。更重要的是「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五10)。意思即是說,不是翹埋雙手去等候,而是有積極的行動,對罪惡說「不」。

昔日的先知和施洗約翰為我們作了美好的榜樣,今天我們面對社會的情況,不是嘆息,或只是問「上帝有沒有行動」,而是積極的參與和關心。這才是忍耐等候的真義。

我們相信上帝是有作為有行動的上帝,他所應許必會實現。有兩節經文,我覺得可以總結忍耐等候的意義: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所以我們該除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羅十三12)這節經文提醒我們要為自己的罪悔改,作上帝光明之子。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郤沒有勝過光。」(約一5)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不要懼怕黑暗,要在黑暗的時代中,為鹽為光。

 


文章轉載於『信仰百川』,原文鏈接:

http://faith100.org/忍耐等候%ef%bc%8c主必再來/61401

 

關注我們:信仰百川eLand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