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教會想有人傳承? 無咩事我都係返出去做嘢先
+ 關注
2019-05-21 - 450觀看次數
回應

英國知名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創刊理念:「當推動前行的智慧,與阻滯進步的膽怯無知相互鬥爭時,投身其中。」(Take part in a severe contest between intelligence, which presses forward, and an unworthy, timid ignorance obstructing our progress.)用來形容與教會保守主義角力的情景,這十分貼切。

教會的承傳議題近年並不叫人陌生,「如何牧養青少年」成為了後雨傘年代的顯學。不只是胡志偉牧師的香港教會更新運動(HKCRM),大大小小的教會、神學院、基督教機構都「忽然」關心教會的新一代。基督教界摩厲以須、運籌帷幄,希冀教會不要斷層。可是,會否問題不只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否在於那個老前輩隻手遮天的教會界?

歐美教會的流失潮不談,就講距離香港不遠的南韓教會。他們中老信徒很多,資源多不勝數(多到可以干政),但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鄙夷教會的建制1。按《時代論壇》早前「全球視野」專欄文章〈南韓教會的嚴峻課題:二百萬「流徒」現象〉(1653期,2019年5月5日),不上教會的信徒更多達二百萬2,差不多是該國整個新教群體的四份一。問題之大,理應對症下藥,就算未能即時根治,也最少應該紓緩教徒「前門入、後門出」的亂象,但效果似乎並不顯著。無可否認,關鍵就在於教會保守主義的橫行。這等勢力對自己的主張往往視如律法,「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令教會與現實完全脫節。教會界運作的思緒既與時代嚴重脫節,不走向衰敗才怪。

於此,我特別喜歡參考媒體界近年因應網絡興起而轉型的成功與失敗例子。當然,媒體界和教會界是兩門很不同的範疇,但它們都需要在新時代面對理念與運作變革間平衡的挑戰。借用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林照真的講法,轉型是需要破斧沉舟的決心3。以《紐約時報》為例,轉型初期,如何整合報紙和數碼團隊的協調就成為了極大的考驗。不過,我更在意ESPN的經驗。

年紀長一點的教會肢體應該都知道ESPN,它是美國著名的運動電視頻道。無論你喜歡的是足球、籃球、網球、哥爾夫球,或是其他冷門的運動比賽,以往多數都會購買ESPN的頻道。不過,新一代未必知道甚麼是ESPN。並不是因為他們對體育的熱情不如往日,而是他們看比賽就算不用非法的超連結,也能很快用十數分鐘在YouTube或其他網站去看一場比賽的精華。現在於《天下雜誌》撰寫媒體轉型專欄的黃哲斌直言:ESPN現在的痛苦與失敗,與昔日的成功息息相關4。明明已是網絡年代,時任ESPN的總裁John Skipper強調自己最看重的是中年男士,在二○一三年表示會大筆投資在各大球賽的轉播權上,結果當然「蝕到入肉」。

教會界就如ESPN。明明時代已經不同,偏偏老一輩的腦袋還是圍著自己的小宇宙旋轉。不過,教會又較媒體界「幸運」。因為相對於「不跟潮流轉型就立刻玩完」的媒體界,保守主義反而鞏固了教會界的「基本盤」。相對於年輕人對教會的訴求,保守主義更合乎手持教會大權和財政之中老年一代的口味。因此,教會自然缺乏動力調整自己,事關「得罪」新一代事小,得罪「金主」事大,難怪教會的改革往往流於口號,舉步維艱。

曾兩度獲普立茲獎的美國歷史學家Barbara Tuchman在她的著作《愚政進行曲》5(The March of Folly)問過一個問題:為何宗教改革前夕的教會始終沒有處理自己的問題,致使改革的發生?她的結論是:「教會對自己周圍逐漸形成的情緒和態度置若罔聞,對各種趨勢和動向視而不見,這是他們最為突出愚蠢的地方。他們不肯聆聽不滿言行,對由此引發的反對觀點漠不關心,對質疑觀點的聲音無動於衷……他們無法改變這一制度,因為他們就是這個制度的一部份,是這個制度的產物,而且還要依賴這一制度而生存。」

傳道書也有云:「日光之並下無新事。」(傳一9)想要求依賴制度生存的教會老一輩改變制度,認真想想教會傳承的問題?「無咩事我都係返出去做嘢先。」 


1. 〈南韓教會的世代交替與革新  專訪南韓學者吳東日〉,《時代論壇》一六四二期,二○一九年二月十七日,載於: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7095&Pid=2&Version=1642&Cid=2190&Charset=big5_hkscs

2. 周志豪:〈南韓教會的嚴峻課題:二百萬「流徒」現象〉,《時代論壇》一六五三期,二○一九年五月五日,載於: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7827&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

3. 林照真著,《新聞,在轉捩點上:數位時代的新聞轉型與聚合》(臺北:聯經,二○一七),頁五至十一。

4. 黃哲斌著,《新聞不死,只是很喘》(臺北:天下,二○一九),頁七九。

5. 孟慶亮譯,(臺北:廣場,二○一八)。


作者/ 黃樂祈

八十後。讀過神學,間中在港臺媒體分析國際政經形勢,尤對東亞的文化與歷史有興趣。


文章轉載於『時代論壇』,原文鏈接:

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7985&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關注我們:時代論壇eLand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