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精神醫學倫理」之 精神健康推廣_盧德臨醫生
+ 關注
2023-10-06 - 145觀看次數
回應

「小娟(化名)是一名長期病患的照顧者,她的丈夫三年前患上柏金遜症;病情一直没有好轉,現時起居飲食都需要她全程照顧,情況惡劣。小娟飽受焦慮抑鬱情緒困擾,最近獲『照顧者小組』介紹,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對認識和管控情緒有很大幫助,她也對識別丈夫的情緒有更大信心,減輕照顧壓力。」

世界衞生組織在2001年為精神健康下定義:「個人在健康的精神狀態時,可以掌握自身的能力,應付日常生活壓力,在職場作有果效的工作,對身處的群體作出貢獻。」正向心理學研究發現,精神健康元素包括滿足、快樂、關係、連繫、意義和目的。生活中的連繫和意義都是預測良好精神健康的重要元素。良好的精神健康有助減少兒童、青少年以至成人時期的精神疾患,減低自殺率和不同的健康高危行為;同時也增加身體疾病的復元機會和減輕死亡率。此外,在改善教育和學習、受僱工作的成效,減少社會罪行和暴力,以及增加個人抗逆力,都有一定禆益。

要精準地推廣精神健康,有必要循三級框架為不同受眾保障整體人口的精神健康。在香港、不同國家和地區都試行過不少按照不同成長階段而設計及具有實證的第一級别推廣計劃,例如對兒童教養有方,支持青少年人成長有道,又幫助成年人正向生活,以及協助在職人士樂活職埸,為長者未雨綢繆邁進金色年華等等不同的精神健康焦點;第二級別計劃主要提供相關推廣予次健康人士,如貧困兒童、獨居長者和長期病患的照顧者;第三級別針對患有精神病的復元人士。研究發現,他/她們有8-30倍機會生活在不理想的精神健康狀態之下。今天香港和世界各地一樣,發展了不少運用復元概念的介入服務,保障精神病復元人士的身心健康。

小娟是長期病患的照顧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面對丈夫的疾病,個人生活也遇到種種適應問題。心理抗逆力是個人面對、處理和適應逆境時,出現的能力。貧窮、喪親、受虐和戰爭是常見的逆境例子。善用不同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保護因素,往往能幫助面對逆境的人士掌握更好的認知技能,例如情緒管控、與照顧者的良好關係和學術進階,加強個人抗逆力。相反,個人精神疾患(如焦慮抑鬱)往往對個人抗逆力帶來負面衝擊。香港有足够條件考慮加強個人抗逆力介入服務,對增強整體精神健康、預防精神疾患和加快疾病復元有一定幫助。可以採用同樣三個級別的框架設計,推廣相關介入服務,全面涵蓋全人口;幫助面對短期和長期逆境的人士,促進並加强個人抗逆力,朝向「精神健康,全民共享」的願景邁進。

盧德臨醫生
前葵涌醫院院長


原文鏈結:https://tdww.org.hk/2023/07/25/「精神醫學」倫理-之-精神健康推廣/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