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堂校合作,破迷開路
+ 關注
2020-09-14 - 967觀看次數
回應

合作破迷開路    劉志良牧師

我感到榮幸有機會與大家這些對福音事工有志的同工分享,我們在神恩惠與Awana制服團隊事工的祝福下成長發展。今天分享我們的一些學習和經驗,希望能抛磚引玉,又能激發更多同工研究與發展堂校的福音工作,叫教會增長,多人信主成長。

一、除去迷思

1.   自動增長的教會

有人以為在學校校舍發展的教會自然會有強勁的增長,因為對附近坊眾可信性較高,學生又有歸屬感,場地活動空間也夠多。但讓我告訴你一個事實,有些駐校堂會發展至今已幾十年了,崇拜聚會人數仍只是一百幾十人而已。亦有些駐校堂會留不住新人的,不斷有新人來嘗試,但卻不斷離開,最後仍是沒有多大的增長。

2.   吸納別堂的會友

有時人會心想發展一間駐校堂會,綜合場地優勢、辦學名聲等因素,總會吸納到別家堂會的會友過來聚會,便能在聚會人數與經濟實力等方面快速增長。但我想讓你知道這並不應該是發展駐校堂會的原因。當一間堂會只關注聚會人數與會眾奉獻,卻不提升牧養效能、教導能力,並學校的學生和家長的福音事工,會眾的靈命並不會得到健康培育,校方也會怪責堂會沒有關心學校的學生與家長,未能跟進栽培那些學校轉介的福音對象。這樣長久下去必破壞堂校合作的關係。須知道現時一般學校得政府的津貼項目繁多,不會因為可收取堂會低廉的場租而借出場地以供發展。

3.   教師來教主日學

那些心想學校的教師會轉來駐校堂會聚會,加入事奉,教主日學的人,以為這是想當然的事。但現實卻不是的,因為如果教師是基督徒,且有自己的教會生活,為何願意放棄自己的教會聚會而轉投這間學校教會呢?如果這間教會的牧養功能不強,只心儀佔別家教會的便宜,汲取人家的教師會友過來協助自己發展,意圖連人帶奉獻及事奉參與一併取得,那只是發白日夢而已。因為教師每周五至六天在校忙碌工作,禮拜日回自己教會可算是靈命充電,適量事奉是可以的,願意放下相交相愛的弟兄姊妹關係而轉投駐校堂會的人是不多的。

4.   教會辦學夠吸引

傳統上,教會開辦的學校有不少的吸引力。某些心想子女入讀名校的家長便有誘因去該名校的駐校教會聚會,取得教會的推薦信,增加入讀的機會。然而請注意現實上,該些家長若不是有心尋道,不論子女是否成功入讀該校,他們不久後都會扶老攜幼離開的。這對駐校堂會發展的幫助不大。

5.   升班離校便流失

有些駐校堂會發展不理想時,多會以畢業生升級轉校後便自動流失為堂會不增長的理由。我們當然不能否定有這因素存在。然而若堂會的質素優良,學生和家長聚會了幾年後,已建立了強大的歸屬感,也有美好的參與,並不一定會因轉校而離開教會。不論是幼稚園升讀小學,或小學升讀中學的學生,堂會若能保持每年在這類別的流失不多於一二十個百分點,應仍算是健康的情況。倘若會眾以身為該堂會眾為榮,子女升校以後,反而有機會帶新校的同學與家長來聚會呢!

6.   場地設施任你用

那些以為學校場地夠大,設施又充足,可以任讓駐校堂會使用的人,想必是沒有具體在學校發展堂會的信眾。凡是有堂校發展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學校的場地設施是不會任讓堂會隨意使用的,因為禮拜一上課時,若場地混亂,設施破壞,影響教學的話,學校是會追究堂會的,更影響長期的合作關係。因此,堂會經常要加強人手處理場地清潔,保持堂校合作聯繫,每次使用場地後皆確保完整地還原。倘若堂會自身並無理想的發展策略與高效能管理,來聚會者沒有歸屬感,只貪愛場地空間任讓他們使用,教會牧者單是處理校方對場地使用不當的投訴必會疲於奔命。

7.   學生天然歸屬感

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對學校必有歸屬感並非事實,因涉及學校的辦學質素,以及學生和家長跟其他師生家長的關係等方面是否理想。再者,縱有懷念母校之情,但不至於吸引到一個非每個禮拜日皆要回去一行而順道在堂會聚會的地步吧!所以終究是堂會的發展策略才是較大的發展成功關鍵。

8.   兒童年幼很易教

有些人以為幼兒的主日學和活動只是講講故事和玩玩遊戲而已,只要有得玩有得吃,下個禮拜他們便會嚷著要父母帶他們回來聚會了。我看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是不懂兒童教育的。須知道香港現時普遍的經濟已相比上世紀六十七年代時好,因為教會主日學好玩和有糖吃便每禮拜日來聚會的孩子只佔很少。須知道兒童的專注時間不夠成人般長,要成功帶領一小時甚至兩小時的兒童聚會並不容易。其中要有不同形式活動的變化,涉及導師配搭、教材準備、課程應用、學生關顧、家長跟進和持續優化等方面。如果堂會只編排每季或每月來輪值一兩次的「兼職」導師,孩子與家長都終會流失。

9.   未信家長不討好

不少人認為未信主的家長是不討好的,不容易處理。既不容易叫他們信主,也難以叫他們在教會留下來聚會。他們願意送子女來上主日學,只是想教會協助他們教好子女,並且取得教會的推薦信,所以他們得償所願後便會離開的。我們不能否認有些未信主的家長會存以上動機,但我們也應反省為甚麼我們不能把福音大能展現給他們。為甚麼他們來聚會一次兩次便不肯再留下來,每次只接送子女來聚會,然後自己在教會附近吃早餐或購物,只把教會視為託管之地?其實我們應當思想有甚麼是他們認為是重要的,我們當加強。有甚麼是我們很弱並似是下逐客令一樣的,我們應當反省和有所改善。會否我們每次出招都只是打空氣,並沒有擊中要害,所以並不得分呢?

10.    親子事工玩就得

從前的世代那些對於幼兒事工無知的人,便以為兒童工作只是講故事、做手工和玩遊戲,隨便找些沒有甚麼事奉經驗的人去都可以勝任,更在沒有多少人願意參與時安排多人輪值制,每季只輪值做一兩次兒童主日學導師。結果便導致兒童事工萎靡不振。因為老師不委身,不專業,又跟學生沒建立深入的關係,兒童壓根兒不喜歡來上主日學,便嚷鬧,家長見這家堂會無法照應他們的孩子,便帶著他們離家出走,到別家堂會試一試了。

事實上,兒童事工的導師必須具備愛心、智慧與學習精神,持續關心主日學生,認真教學且牢記每名學生的姓名,與他們建立美好的師生關係,帶給他們親愛與歡樂的氣氛。

同樣地,親子事工並不只是遊戲便可,應提供遊戲教育,也就是透過帶領親子遊戲而進行親子教育,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聖經,實踐真理,促進互動互愛,激發他們與其他親子交流合作。

二、堂校合作

1.   相近異象

堂會與學校各有不同的性質功能,不應是競爭資源的對手,而應該是緊密配搭的夥伴。那關鍵在於雙方有沒有共同的異象:為人提供福音性並基督化的全人教育。一般來說,堂會較重視傳福音而學校側重優良教育,但雙方若有充分溝通並持續優化關係,應可創造雙贏的局面。當然那須堂會與學校的領導人都高瞻遠矚和胸襟廣闊,願意求同存異,真誠合作。

我們須注意不少學校願意與堂會合作做校園事工,原是希望借助堂會的人力來給與學校支援,加強做家長和學生工作的資源,因此,學校自然期望堂會專心服事學校內的社群。然而堂會卻時常認為校內的家長和學生已有很多機會聽福音,願意信主的都早已信了,但校外還有很多街坊需要福音,而且未有機會認識。所以堂會不時會花人力物力推動校園外的福音工作。這原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做不到平衡,而叫校方感到堂會沒有用心做好校園的福音工作,而只顧做自己看為重要的事,那便影響校方領導對堂會的信任了。事實上,學校其實是社區的縮影,家長大部分都是來自該學校社區的,我們若做好校內的家長工作,學生工作也理想,自然可以透過家長的口碑來吸引他們認識的坊眾到堂會聚會了。那是事半功倍的。相反,若只多做校外的事工,卻忽略校園的福音工作,會眾中沒有堅實的底子支援承接校外的慕道者,那只會造成前門來而在後門流失的現象呢!

2.   機動配搭

站在堂會角度看堂校合作關係,堂會宜採取主動,關心學校的親子事工,瞭解有甚麼是校方需要堂會同工及義工配搭幫助的,然後正面積極地提供支援,讓校方感到堂會是他們的親密伙伴,並且會主動給予多方面的支持,並積極參與校方的活動。例如:動員堂會中的該校家長參加學校的家校委員會,動員同工和會眾支持學校的聖經班活動,參加做義工等。堂會有各類不同的人才,在校方有需要時,堂會宜提供機動的配搭服事。例如:堂會中的社工、各類專業人士、音响控制專才、網頁制作技師等,都可以義務給予校方支援,讓校方的教育實力加強。

3.   關懷職工

堂會若重視校方為福音工作伙伴,便應該重視對校方教職員的關懷,包括派同工出席教職員的祈禱會或團契聚會,節慶時送上果籃禮物等以表鼓勵。教會同工若得知學校教職員生病或家人患病的消息,便應及早加以慰問和代禱,給予支持。這樣可幫助堂校同工建立親密一些的合作關係。

4.   家長關顧

學校現時多會重視家長的工作,動員家長義工支持學校活動,也有些學校重視家長的福音工作。但以學校的教職員人手來說,並不能給予家長很多的關顧。因為學校主力服務的對象應是學生,再加上不一定有很多教職員是基督徒,而基督徒也可能在母會已有不少事奉,所以堂會派同工和信徒領袖協助學校推動家長福音工作,參與關懷家長,對學校來說是個很好的支援。

5.   出席活動

我們若想建立緊密的堂校合作關係,便當考慮安排堂會同工主力參與學校的事工,包括出席學校的重要活動。例如:開學崇拜、聖誕崇拜、畢業禮、新年校內花市嘉年華、親子旅行日等。這樣便給校方正面支持的信息,也增加堂會同工跟學校師生與家長彼此認識的機會。我們不要以為那些活動並不是福音聚會,我若要參加便是浪費了我的時間。須知道我們若渴望校方視堂會同工為他們團隊的親密夥伴,甚至是其中一名成員(例如:被接納稱為校牧),我們便應積極參加學校的重要活動,與不同持分者交誼,建立美好的溝通關係,那是有助將來我們負責學校福音聚會時,那些教職員與家長因與我們相熟,便正面支持,積極參加,並協助推動其他人也出席。

6.   避免衝突

堂校合作關係的建立是要假以時日的,但一旦發生人事衝突,便會使關係破裂,影響福音工作的開展,甚至前功盡棄。常見的人事衝突原因包括:工作過忙以致同工溝通不足,辦事方式不同而且各自堅持,同工性格差異欠缺圓滑共處,不當批評消極傳言造成傷害,事務跟進不慎欠缺合理交代等。堂會同工與領袖應當提升人際相處和處理衝突的能力,注意日常工作期間跟校方教職員的溝通合作。倘若平日雙方合作關係良好,堂會同工也不隨便批評校政及介入人事糾紛,校方同工斷不會因小事動輒興風作浪而造成人事衝突。堂會同工和領袖更要學會吃虧總優勝於失去合作關係後要吃力做福音工作的道理。

7.   危機牧養

當校方遇到家長失業或師生教職員生病入院等情況,並沒有很多人力資源給予關懷支持的。如果堂校有美好的合作關係,堂會教牧可以校牧身份協助學校關心家長、學生和教職員,並且探訪經學校轉介有需要關顧的家庭。現時香港人的情緒失控及壓力過大的危機是我們要注意的,學校群體和堂會群體內都各有不少情緒波動及受壓過大的人,堂會同工若能適時關懷,與困難者同行,安慰鼓勵,守望代禱,便成為美好的牧者。有危便有機,這些關顧牧養的工作往往是堂會做福音工作的前奏呢!

早堂親子崇拜

三、親子同步

1.   高效策略

有的堂會認為人手有限,便集中發展成年人事工,兒童事工只是成人事工的附帶發展而已。換句話說,為了讓成人安心參加崇拜,便同時間提供兒童關顧,讓小孩子們有活動參加,叫家長可安心聚會不受打擾。這樣的兒童工作,自然不會投入很多人力,成效也有限。

另一方面,有的堂會卻認為成人事工不易做,便專注做兒童事工,希望成人在帶兒童來聚會時順道留下。但事實上,不少成年看這為廉價託管,把小孩子放下自己便離開,並不留下來聚會。當小孩子日後厭倦來聚會時,堂會便在成人與孩子兩方面都失去了。

如果我們能發展具效能的親子事工,把家長與小孩子都留下來的,那會否更理想呢?

2.   課程模式

我們堂會起初開辦時因只有一位受薪教牧和八位信徒義工,人力資源有限,不能同時做很多樣的事工。事工開始時適逢幼稚園在下學年度開校,學生人數只有少量的幼兒班及K1班,我們便發展親子崇拜,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崇拜。崇拜後則提供多元化的親子音樂活動,親子遊戲等,並把親子教育整合在音樂與遊戲活動內。

半年後我們的事奉人員都受了Awana導師訓練後,便開始了Awana事工。但有別於一般堂會使用每年上課只約四十多節的模式,我們是年終無休的,導師或家長可在有需要時自行請假,但課程則是全年五十二個禮拜運作的。

我們安排每次親子崇拜前段為親子讚美,然後由導師帶孩子去課室上Awana課堂,包括聖經教導、音樂讚美與相交遊戲三個部分。家長則仍留在崇拜聚會內聆聽聖經信息。崇拜完結後是小休,孩子會短暫離開課室與家長一起享用茶點,十分鐘後便回到課室,家長則舉行小組,各按不同程度交流教養心得或查考聖經。每年會安排幾次教養子女講座,又安排幾次親子嘉年華遊藝活動。

3.   班級安排

我們起初安排兩歲班及三歲班,然後逐漸每年隨著孩子升級而加開班級。後來發現學生有些較年長的兄姊,因我們未開設高年級課堂而未來聚會,結果我們在人手多一些時便加開,現時只五年,但已發展至中學生級別了。不少堂會心想未入讀幼稚園的孩子是較難照顧的,所以便逃避開設兩歲班的主日學。然而我們若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孩子入讀幼稚園前,常有兩三年以上在主日時段是由家長照顧的,他們在參與成人崇拜方面很可能已真空了很長的時間,而且他們不一定懂得教導年幼子女認識聖經,所以若堂會安排合宜,兩歲班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不少參加完兩歲班的孩子是會留下來參加三歲班的呢!

4.   導師團隊

我們由於人手所限,起初的八九名導師都只是新手學藝,初學做兒童事工,邊做邊學。堂會每年安排兩三次導師會期間有訓練環節,也全費支持導師參加Awana的進深導師訓練課堂和不同的訓練項目。當有家長信了主並受浸後且有心事奉,便全費支持他們參加Awana導師訓練,讓他們成為正式導師。信了主但未受浸未受訓的,則協助帶遊戲和照管班房秩序等。凡是來堂會實習的神學生,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讓他們參加Awana導師訓練,讓他們多一項裝備,也給他們實習體驗,既可有助加強事奉人手,也有助他們在他日的堂會工場上開辦Awana課程。感恩的是現時我們累積下來已有四十多位參與Awana事奉的導師。這些導師大部分都是家長來的,他們的孩子也參加Awana課程,他們自己則服事Awana。

當然我們也須付出資源力量關心各導師,不可只要求他們付出時間和精力來事奉。不然他們對堂會難以付出歸屬感。我們堂會十分重視導師和事奉人員的牧關培育,早年我們只得早堂崇拜發展親子事工時,我們便已特地為事奉人員開設午堂崇拜。雖然參加者只有十多人,我們卻安排另一篇專為靈命需求較慕道家長較大的聖經信息,讓他們得到良好的餵養。這樣,他們見到堂會同工每個禮拜預備兩篇不同的崇拜信息,就是為了供應不同會眾的需要,他們自然感到堂會對他們的關懷。直到後來因慕道家長及孩子人數增長,早堂崇拜再容不下人了,我們只得也把午堂崇拜改為親子福音崇拜,但我們仍為事奉人員開設禮拜五晚崇拜,同樣是另講一篇專為領袖培育的聖經信息,也在崇拜後開設成長班和培育訓練課程,希望給事奉人員較充足的栽培和關顧。我們相信導師團隊是成功發展的重要關鍵。

5.   教會配套

親子同步開辦課程是需要堂會整體配套安排的,包括堂會發展策略的安排、事奉人力資源的運用、場地調動使用的分配、聚會模式系統的更新等。如果堂會教牧與領袖沒有堂會發展思維的更新,聚會模式優化的勇氣,吸納慕道者聚會的心志,用心牧關事奉人員等作配合,只是一小部分同工和領袖在營運親子事工,也沒有充足的祈禱和倚靠聖靈的動工,那是不會得到明顯的成果的。

另一方面,堂會亦應安排適當的教養子女、夫妻相處及升學研討等講座、課程等全面牧養的活動作配合,滿足家長的需要,他解他們心裏的掛慮,那才可讓他們感到來教會信耶穌果真是全人受惠的事。

6.   活動特色

親子活動必須帶給家長與小孩歡樂的氣氛,也提供他們聖經真理的教導,讓他們明白如何領受神和人的愛,也回應神和人的愛。帶領活動與課室教學時更須展現愛護孩子的熱情,關愛孩子的真愛,叫家長和孩子都感受到因真理而被愛的喜樂,他們也就被主的道和愛所吸引過來了。我們的崇拜有別於傳統的成人崇拜,不論唱詩歌,講信息和聚會安排都特別為慕道者家長而設的,較一般堂會的崇拜輕鬆,也對會眾較大的包容接納度。例如:不會要求帶小孩的另進房間聚會,讀經員可以親子形式上台讀經,也有親子歌詠團讓父母子女可一起唱詩事奉,更在聚會中不設傳袋收奉獻,聚會時間以不超過五十分鐘為目標等。

我們的堂會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靈活變化,當我們發現有需要改變時,我們很快便想法子去更改變化。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孩子不能上主日學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兒童影音制作的經驗和資源,但為了給孩子們持續的教導和牧養,我們便一起研究和嘗試,分別推出預先錄製的成人崇拜和兒童崇拜錄影短片,並敏銳會眾的回應,不斷優化,期望能與家長和小孩保持聯繫。

7.   長遠發展

堂會的親子事工應該有長遠發展的計劃,不可因孩子長大了一些,家長也加入了堂會便掉以輕心。因為家長與孩子的需要將隨著年日而改變,當孩子長大一些時,家長與他們面對的挑戰也變得不一樣。堂會必須時刻留意,加以配合。例如:堂會應在開辦幼稚園級課程時,便已開始小學級課程的人才培訓與教學研究,漸漸也準備青少年課程的模式探究、導師訓練等安排,那才可給家長們長遠培育子女的目光,以及持續成長和受訓的鬥志。

結語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

我們的堂會的人數由五年前的一名教牧同工八位信徒發展至五年後現時三位教牧兩名幹事及四十多位兒童主日學導師乃是神的恩典。我們有三百多名成人及二百多位兒童聚會,更是我們採用了合宜的堂校合作策略,以及把握時機專心一致做好親子事工帶來的成果。但願主賜福各堂會舉一反三地應用,發展具特色的親子事工,叫堂會質量俱增。

歡迎你來荔枝角靈糧堂參觀我們的聚會,彼此交流分享。

靈糧親子歌詠團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5©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