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聖餐對今日香港教會的意義
+ 關注
2019-10-29 - 701觀看次數
回應

本文是一篇神學思考的文章,而不是政治評論,但這並不表示神學可以抽離現實作玄思,對社會的種種爭議坐視不理。若神學是要為人性提供真正的出路,神學就必然具備處境性,意思是在處境中負責任地探求上帝的位置和作為,卻不是為要疏解處境本身的複雜甚或迫切的難題。簡言之,神學不是針對著處境來回應,而是為處境帶來全新、更具批判性的角度來認識事情。

聖餐是基督信仰各宗派的共同傳統,亦是恆常在各教會會眾中間施行的禮儀。聖餐是由耶穌基督所設立,並囑咐教會一直持守下去,直到基督再來的日子(林前十一23-26)。因此,聖餐在教會確實擁有無比的位置,天主教神學家呂伯克(Henri de Lubac)更為我們留下格言式的名句:「聖餐構成了教會」。我們在此不會轉向討論傳統天主教的變質說——那種傾向較為靜態地演繹基督在聖餐中的臨在,但我們既要保持聖餐的重要性,同時要帶出聖餐中基督的臨在是充滿動能的,更會邀請我們進入祂的拯救行動之中。如此便是本文的主要論點。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在聖餐禮中,我們不是重溫或回顧一件發生在過去的事情,而是參與在基督事件的重演之中。重溫或回顧記念,表示今天的教會會眾當時不在場,這種歷史的距離也拒絕了他們投入的可能。相反,如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所強調,事件的重演是發生在當下,與所有現場的人都有關係,每個人如何反應也構成整個重演的一部份。聖經中聖餐的敘事說明耶穌主導的角色,他拿起餅來,祝謝了,將自己向聖父獻呈為感恩的禮物,表明了聖餐完全為三一上帝的行動,聖子透過自己的生命完全順服聖父的旨意,就是向世界傾出那神聖之愛。然而,基督是將擘開的身體獻上,為何如此呢?基督道成肉身進入藉著祂自己所造的世界中,但充滿黑暗和罪惡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甚至用盡方法要將祂攆出世界。故此,基督將自己的身體擘開獻上的舉動,包含看似矛盾的兩個向度:第一、基督透過順服來成就拯救世界的計劃;第二、罪惡權勢無情地把基督推上十架上被釘至死。

聖餐令人不能漠視罪惡權勢向人欺壓

在每次聖餐的重演中,教會再次進到現場目睹基督因人類罪惡而將身體擘開,以代罪羔羊的形象承擔罪惡的重價(約一29),甚如遭聖父所棄絕般的淒凌(可十五34)。十架神學告訴我們兩個極點:一方面是上帝為了拯救人類,竟然連獨生愛子都獻上;另一方面也顯露出罪惡權勢的張狂,甚至要將聖子的肉身撕掉為止。由此可見,基督將自己的身體擘開表現了罪惡帶來極致的破壞和傷害,如舊約中十災的記載,即使一幕又一幕的災難出現,法老仍然毫無悔意,甚至更為頑梗,直至全埃及的長子被殺為止。

在今天的香港,當我們每次在聖餐中凝視基督的身體被擘開時,應當體會到在當下的邪惡力量愈發張狂,言論再荒謬,武力更凶狠。所以,在聖餐桌前,我們為自己的罪懺悔,更不能漠視罪惡的權勢在我們身處的地方,如張牙舞爪般向人欺壓和吞噬。愚頑人心裡沒有上帝,行盡可憎的不義(詩五十三1),他們的惡行不容許聖子的存在,甚至要極力除掉祂。我們在聖餐中進入如此場面,看見基督甘願承受一切苦難,全是基於一份不仗賴權勢、永不止息的慈愛,為人類絕境的困局開出一條新路。

基督將身體擘開這行動提示我們,邪惡的力量不住擴張,我們是活在極為黑暗的世界裡,但即或如此,我們知道基督的身體被擘開並不是罪惡的權勢經已得勝,而是基督自己甘願將自己的肉身生命獻上,承擔世人一切的罪孽,讓認罪悔改的人得以與上帝和別人和好如初,重新建立救贖恩典的團契。

「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這是為多人流出來的」——透過重演「擘開」的行動,我們體會到罪惡何等大的力量,但聖餐禮沒有停留於此,基督還將被擘開的身體和流出的血「遞給」我們去領受。當餅和杯遞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在信心中自由地去領受,表示我們願意順服並參與在基督為世界捨己的使命裡。所以,教會在領受的行動中,包含主動和被動的兩面,首先這行動不是被強迫的,而是在基督事件的重演中為教會預備了位置,好讓教會自由地回應;其次,教會所領受的或所投入的,不過是基督走進世界、分享自己的使命,因此,教會沒有為著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只有跟隨基督讓祂的旨意成就在其中,甚至甘願被帶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廿一18)。

基督的肉身是為「多人」而分享出來的,好讓更多人能夠接受赦罪之恩,同樣,教會領受了基督被擘開的身體,也應向教會以外的人分享自己的一切,而不是只照顧自己的會眾。這樣,聖餐的結束是外展性的,邀請教會持續參與在基督拯救世界那神聖的演劇中(theo-drama)。在聖靈的契合裡,教會緊隨基督之後,進入世界與罪人徹底認同,以無私的愛消解黑暗的權勢、承受世界的破碎和傷害。

進入世界承擔破碎生命

聖餐的使命對今天香港教會有何重要的意義呢?首先的問題是如何理解教會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外展性的使命並不一定是指在行動上走出教會門外向未信者傳福音,更基本的是教會怎樣看待自己在世界之中的角色。基於政教分離或教會為聖潔群體的理論,很多信徒容易傾向探納一種「中立論」來為教會定位,要避免在教會裡提及任何政治立場,因若在教會談論政治而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便破壞教會的合一。在今天的香港,已經不是我們選擇去談論政治,而是不得不談政治。若果教會仍然渴望聖俗二分,在教會中只談及屬靈的事情,只會更抽離,以至自我隔絕於受苦的世界。另一些信徒習慣以管理角度看教會營運,若然在聚會中觸及某肢體失控的情緒,便破壞了慣常的秩序亦會影響其他肢體的心情,令教會難以應對。折衷的方法是維持表層的分享,迴避處理生命內心的掙扎。

在反修例運動中,究竟上帝要向教會顯明甚麼呢?我相信其中重要的一課是教會不能再自以為可以獨善其身,要認清罪惡對人性的辱害,要學懂如何在罪惡的世界中保存憐憫和謙卑。無論是教會內外的香港人,都經歷了無法復修的創傷,香港已無法恢復以往的繁榮安定,而香港教會也不用緬懷美好的舊時光。但感恩的是,在神聖的演劇中,上帝給予教會尊貴的自由和身份,參與基督受苦的職事,進入世界承擔破碎的生命,撫慰罪惡帶來的傷痕。在每一次的聖餐中,基督將擘開的身體遞給教會,提醒著教會要行前多一步,犧牲多一點,這一點點的付上都在上帝那邁向終末的拯救計劃中發揮作用。教會愈不保留地付出所有,便愈能領悟基督全然傾出自己的神聖舉動了。

(分題為編者所加)


文章轉載於『時代論壇』,原文鏈接:

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0026&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關注我們:時代論壇eLand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