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尼希米記 1.1 考古註釋 - 2
+ 關注
2018-05-17 - 516觀看次數
回應

1.1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 

希伯來原文沒有「亞達薛西」,原句應作:「第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這裡可有不同的可能性: 

尼希米的年紀,當時他是二十歲。

後期抄經文士疏忽了「亞達薛西」。基於 2.1 的平行句「亞達薛西王二十年」,1.1 是指同一年。

尼希米在波斯朝延已有二十年,當然亦不能指明他幾時開始成為酒政。「第二十年」意味著多年的等待,但表示尼希米熟知波斯帝國政務,已得王信任作酒政[1]。根據以斯拉記 7.7,亞達薛西王第七年,王淮計文士以斯拉回耶路撒冷,建立人民。從下文可見,耶路撒冷城牆仍未得以重建。

一般釋經家認為 1.1 的「第二十年」是指「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希米多年仰頸的等待是必然的。亞達薛西王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 465-425 年間執政。「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就是 445/444 年。 

基斯流月(Kislev),西曆的11-12月,冬季。波斯王的朝延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因應氣候的需要,遷移到不同的皇官打理朝務。波斯帝國行宮位置,見尼希米記 - 波斯帝國的背景。 

希臘歷史家們對波斯帝國行宮描述的細節雖有所不同,但大體上是一致的,列表如下:[2] 

夏季和秋季,朝延遷到北面的較高山地,即埃克巴坦那(Ecbatana)、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或巴克特里亞(Bactria)。冬季和春季,波斯王會留在帝國南面,即巴比倫或書珊。波斯波里斯是波斯帝國的權力中心。


波斯波里斯皇宮遺跡
來源:Wikipedia Commons


波斯波里斯皇宮
百柱殿(Hundred-Column Hall)的公牛柱頭
重量 10 頓,芝加哥近東博物館

冬季時,書珊一帶氣候宜人,故為波斯王族冬宮之地,每年1-2月的冬雨,使這一帶綠草如茵,適合畜牧。長達6個月的夏季,書珊一帶浩熱非常,尤其7-8月,氣溫可達攝氏60度(華氏140度)。 

希臘地理家斯特拉波(Strabo 15.3.10)記述,書珊夏日正午時,連蛇與蜥蜴在地上爬行,都會立即被烤死。但是,冬季氣候較溫和,氣溫平均華氏42度。從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出土的泥版只有 5 次記錄朝延於 6-10月間在書珊城打理國務。[3] 

波斯帝國有不同的行宮,除了因為氣候的需要,也是波斯遊牧的習慣,按著季節的變化,到適合的地方放牧。

此外,每逢波斯王由一個首都遷到另一首都時,帶著大小官員、僕人和軍隊,甚有氣勢,遷都有如軍事演習,顯耀權力。[4] 波斯王經過的地方,不但巡視各地,亦會見當地的官員,收納貢物,加強帝國的統治。人類學者 Geertz 比較歷史之中不同的流動朝延時,引用穆斯林摩洛哥朝廷的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將王室的流動作為加強地方統治的方法表露無遺:「你在動,你便會混淆敵人;你坐下,敵人便會混淆你」[5]。


波斯波里斯的石柱大殿(apadana)的浮雕
描繪亞美尼亞人向波斯王進貢,獻上名酒
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亞達薛西王一世皇墓雕像
來源:Wikipedia Commons

尼希米意識到,波斯帝國雖然統治天下,在上仍有「耶和華 - 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1.5),神仍默默安排推展他的計劃。人的角色,就如尼希米的自我介紹:「我在」(1.1, 11)。


參考上文:
尼希米記 1.1 考古註釋 - 1
尼希米記 - 波斯帝國的背景


備註: 
[1] Fensham 認為這是不可能,因為波斯王會在不同季節移到不同地方的行宮,尼希米不可能留在書珊城的宮中作酒政二十年之久(Fensham, F. Charles. 1982.The Books of Ezra and Nehemiah. NICO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p. 150)。但是,經文不必有這樣的意思,而只是自述,在亞達薛西王的二十年,尼希米身在書珊城而已。 

[2] Tuplin, C. 1998. ‘The Seasonal Migration of Achaemenid Kings: A Report on Old and New Evidence’, in M. Brosius and A. Kuhrt, eds. Studies in Persian History: Essays in Memory of David M. Lewis. Leiden. 63-114. 

[3] Yamauchi, Edwin M. 1990. Persia and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90, p. 280-281. 

[4] Briant, Pierre. 2002.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A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pp. 186-92. 

[5] “Roam and you will confound adversaries; sit and they will confound you.” 見 Geertz, Clifford. 1983. “Centers, Kings, and Charisma: Reflections on the Symbolics of Power” in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by Clifford Geertz. New York: Basic Books, pp. 121-146, p. 134.


原文鏈接:

http://www.marksir.org/2017/05/11b.html


關於Mark Sir

陳崇基(marksir),曾於以色列作實地考古發掘工作,和聖地多處作過探討,熱愛聖經歷史和考古。

加拿大維真神學院 Regent College: 道學碩士
美國惠頓學院 Wheaton College: 聖經考古學碩士

我每年都希望帶隊到以色列巴勒斯坦,作考察或交流工作,希望有更多人關心聖經考古和以色列巴勒斯坦。

現居美國芝加哥,城滙社區教會牧師 
www.urbanvoicechurch.com
www.facebook.com/urbanvoicechurch

電郵:mark.sir@gmail.com
Podcast:anchor.fm/biblearc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4K64rCOKf6PxMo7XKzoYg
FaceBook:www.facebook.com/biblearch


一鍵關注:聖經考古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