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黎海華阡陌開卷3:金蘋果 & 銀網子 — 一場超自然的邂逅
+ 關注
2016-08-25 - 437觀看次數
回應

 

海華:

何等輝煌的意象!

夕陽下播種人彷彿在撒黃金的種子。

大地是已經預備好的土壤。

撒種人彷彿融於麥田的色彩中。

而我竟與你在阡陌上相遇。


人子:

麥田,是我喜歡踏足的領域。

看哪!這是已經撿去石頭耕耘的好土。


海華:

好比預備好的肉心,承接生命的道。


人子:

大地是銀網子,正承接撒落的金蘋果。


海華: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的妙音!

這是撒種的季節!


人子:

黑暗的時代,一句合宜的話就是光;

傷痕累累的民族,一首詩就是良藥。


海華:

這時代渴待的是甚麼?

不就金蘋果落在銀網子裏的意象?

這時節人心企盼的是甚麼?

不就金蘋果與銀網子交織的樂章?

眾聲喧嘩令我耳鳴,你的清音止息了紛擾。


人子:

2008汶川大地震,受創的心哀慟不寧;

直到廢墟上抽發了新芽:詩。

它在傷口輕輕一抹;痛就昇華為一聲輕嘆。

煉淨的語言,是苦難時代的膏油。


海華:

啊比喻妥貼的詩,對受創的心是及時雨。

我又遇到了誰?

少年魯益師、路得,何竟闖入這個時空?


少年:

麥唐納(George MacDonald)在阡陌上撒下種子卻不知道竟落在我的心田上。    

《奇幻之旅》(Fantasies)講述往天國之旅,     

那是「神聖之音」,我體驗到「神聖感」。

像一道光,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我渴望拆毀舊我,更新蛻變。

 

路得:

我何嘗不然?我是拾穗的人。

在歷史關鍵時刻,我離鄉棄國來到伯利恆,

在波阿斯麥田上與他相遇承接恩寵的種子。

我是張開的銀網。彌賽亞血脈從我繁衍。


海華:

今天麥田上的邂逅豈是偶然?


人子:

天父在每個時代撒下無數種子,

有撒在路旁的,有撒在石頭地的,

有撒在荊棘裏的,有撒在好土裏的。


路得:

我的心是好土。它結實百倍。


少年:

我的心亦然。


人子:

人類始祖被逐出伊甸園,因為吃了禁果。

我父預言在命定的時辰要投擲救贖的果子。

族長時代律法時代過去了,

士師時代王國時代都遠逝了。

他在歷代詩歌埋下無數預表謎語隱喻,

直到這枚金蘋果、這枝磨亮的箭落在羅馬帝國猶大地的伯利恆。


海華:

啊你是預表的實體,謎語的揭示,

天父煉淨的詩。

 

 

黎海華


(關注follow, 更多閱讀)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展開回憶的翅膀去書寫(作者:賴子通)
有些托腮凝視,有些殫精竭思,或仰望天花,或俯視地板……他們都竭力展開回憶的翅膀,飛入自己歷史的長廊,然後把要追憶的片段,重現紙上。近六十位的基督徒,於初夏四月聚首於突破青年村,參與由基督教出版聯會主辦的「2016基督教文學回憶書寫營」。 以朗誦黎海華老師的詩劇《大漁夫的話》作為序曲,重現彼得那夜雞鳴前後的矛盾與追悔,也揭開莫非老師傳授「記憶書寫」的序幕。老師指出,上帝透過我們的故事,向我們說話;屬靈回憶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和在上帝故事裏的角色。我們可以和上帝一起合寫我們的故事,朝祂引導的方向去規畫生涯。 老師要我們畫出「家」的泡泡圖,也畫下兒時印象最深刻的房間,重繪家庭的祕密,尋回童年時的屬靈經歷。回憶像電影蒙太奇的拼貼組合撲面而來,再次認識自己從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性情,從而切割、轉變和重整。我們學曉以波浪線顯示人生的高山低谷和平原,從而窺視上帝如何帶領自己。學習緊湊但有趣。我們又回望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曾經如何對我們啟發、感染、塑造,甚至折損。 幾天來我們隨着老師一鋤一鋤的挖掘自己的黑洞,逐漸暴露出人對我、我對人的傷痕。不少營友在練習中黯然淚下。老師引用Rimi的說話教導我們如何看待傷痛:「哪裏有廢墟,哪裏就有寶貝。」欲卸下傷痛的包袱,就要學習用語言來「除魅」,用說故事來重新詮釋傷痛。在書寫傷痛故事練習中,我們梳理出某些重大傷痛的原因、後果、對方的理由、我可能有的責任。不要讓傷痛控制自己,用寬恕代替報復,在傷痛中發掘屬靈的洞察。 經歷「傷痛療癒」,營友從教室走到青年村的草坪,遠眺吐露港小島默然,八仙嶺羣峰起伏。忽地輕風拂面,一種安閒自得的輕省,從心底深處油然升起。今年是我連續第四次入營了,期待明年你也同來,享受這精采的文字盛宴。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作者:章以諾)
四月的香港百花鬥艷,璀璨欲滴,有幸來到沙田參加「2016基督教文學回憶書寫營」。回想二零壹三年,營後寫作不斷,正是那時點燃寫作的火種,如同島上的鳳凰木樹冠赤紅,火壹樣燎過心靈的莽原。感謝基督教出版聯會主辦,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丶阡陌文學工作室丶突破機構協辦的文字營,這是何等奇異的恩典。 營會在阡陌文學工作室黎海華老師的詩劇《大漁夫的話》現場演繹中開始,彼得踱步行吟:「大地震動丶磐石崩裂丶墳墓洞開,有死人復活顯現,妳的死驚天動地;我的眼成為淚泉,為自個兒哭,為這世代哭,許多人捶胸頓足……」跨時空的異象文字,活靈活現地大漁夫形象定格烙在心頭,當效法先賢追尋真道的腳蹤。 主講人莫非老師從「說吧,記憶」展開,帶我們進入「童年故事」直到找出「人生故事全覽」;又在「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故事」中審視內在「傷痛療愈的故事」,從而發現「生命轉折的故事」去「回顧與前瞻」,人與筆合壹,在永世拋擲壹個身影。 回憶書寫的主題是:「妳的故事,妳的傳承」,正是祈克果所說:「生命只能在回顧時被理解,但生活必須揚帆向前。」在生活的點滴中發掘寶藏盡可能避免杜思妥耶夫斯基的遺憾:「我最擔心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六十營友來自北美丶臺灣丶大陸與香港,因異象的呼召集結,在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莫非丶散文作家文蘭芳丶文學藝術音樂創作人艾阮丶資深出版人李淑潔丶網路專欄作家羅菁丶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前副會長鄭政恒丶香港華人福音普傳會總幹事郭朝南牧師等老師的悉心栽培調教中,壹起筆端向神,又壹次向古老的中國文化撒種,為神州所有的靈魂擺上。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生命仍然往前行,只是壹切都不再壹樣,「下筆如有神」。哈利路亞,榮耀歸主,阿們!
顛覆.文學(『傅書』雙月刊 採訪及整理/編輯室)
「讀文學小說對一個快想自殺的人有幫助嗎?」這是出自飽學聰慧姊妹真實的詰問內容;同時不少牧者、宣教士亦常表白:「我從不讀小說的。」文學就是這樣被信仰群體投閒置散在燈火闌珊處。 文學是…… 英國作家亞諾(Matthew Arnold)曾言:「文學的內涵讓我們理解自己,了解世界。」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2012年度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得主莫非形容文學是「上帝所賜的美感、幻想力與理性的結晶。為了幫助人治理全地,也成為傳遞祂啟示的管道。閱讀文學,可帶來許多人生的豐富。」難道信徒對這些全不感興趣? 散文作家、《世情》雜誌總編輯文蘭芳表示,這不是文學的問題,是神學出了問題:「不要以為傳福音只是帶人返教會,而忽略了生命的整體。」她又指出很多基督徒所寫的只是宣傳品而非文學。真正的基督教文學是如俄國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或是日本作家三浦綾子的《冰點》,其主題、寫作目標都是探討罪及原罪的問題:透過完整的文學創作,將信仰主題在小說中呈現。 為真理作先鋒 基督教文藝雙月刊《阡陌》總編輯黎海華進一步陳說,神學家的一句話「人有原罪」,三浦綾子用厚厚兩卷共三十萬字的《冰點》闡釋,讓信仰要義進入尋常百姓家。從面向社會傳福音的角度,基督教文學擔當著如施洗約翰般先鋒的角色。「施洗約翰為真理、為彌賽亞預備人心,把高高低低的填平、彎彎曲曲的修直,把眾人的心引到主面前;要在沒有基督教文化的社會土壤裡撒種不容易,要做很多開荒的預備工作。」另外,在個人層面來說,文學是道成肉身的角色,也就是基督的角色。「基督一生的故事便是信息。這時代需要有血有肉的故事;不是灌輸式的純理性說教,而是滲透式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是受薰陶、受感染的。耶穌用三年時間與門徒朝夕相對,就是生命的感染力。這是文學藝術的魅力所在。曾有一名內地牧師早年透過閱讀法國雨果名著《悲慘世界》(或譯《孤星淚》)而信主!誰說閱讀文學作品不會令人受感動而決志?不錯,有的作品是鋪墊的,在心田撒種,擔當播種人角色;有的作品則在生命關鍵時刻,擔當收割者角色。」 資深出版人、突破匯動青年培訓顧問李淑潔同時認為,文學不僅在傳福音上擔當重要角色,亦是帶領人出黑暗入光明,讓心靈得釋放自由。「社會的價值觀很功利,只重效果,把你用盡,不當你是一個人,只計算你能付出多少、賺多少錢來衡量你的價值。現在的現象似乎是社會牽著我們來看基督教及聖經:我們對傳福音的理解是片面的,只看大使命那幾節經文,沒理會整本聖經,忘了上帝創世及造人的美妙心意;讀經時似忘了除了新約,還有詩篇、先知書等希伯來文學共六十六卷聖經。文學亦具有淨化、提升的作用,擴闊你的眼界,引領你的靈魂得到滋養、提升。文學就是要顛覆性地重新審視我們的信仰,回到神的心意中。」 撥亂反正的顛覆 文蘭芳亦肯定文學的顛覆作用。「若我們認真反省,應會發現教會被世界同化多於我們影響世界。很多時文學作品正是要顛覆現世很多的價值觀,如人是甚麼,生命意義等,提供顛覆性的看法。文學是經過藝術創作,帶出一個理念或問題,呈現在讀者面前;它未必能提供答案,但要令你面對、思想、反省。」文蘭芳強調,基督教文學是教會非常重要的工具:顛覆因循或歪謬的思想,俾能回歸真道。「其實耶穌講的故事就很具顛覆性,若留意當時的社會背景,會發覺很多不合常理之處,如浪子回頭的故事中,父親竟答應小兒子要求分家產遠離,又在兒子花盡所有回來後無條件接納他,這全然顛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觀念,惟這正是要帶出天國的價值觀。」 文蘭芳又提到,很多在苦痛中的人其實不是要人提供問題的答案,而是壓於心底的愁苦沒人聆聽,只有自己獨自承受。「一個想自殺的人,讀文學作品後發現書中人物或內容正道出了自己心裡的鬱苦,因而愁懷得到宣洩、抒發,已是拯救。」 這天,在香港上環李淑潔家雅致恬逸的客廳,三位好友對文學的解說,顛覆了一些思想,析解了一些疑詰,讓聞者如沐春風。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