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超越死亡的恐懼_林偉廉牧師
+ 關注
2022-11-17 - 288觀看次數
回應

天道牧者心

超越死亡的恐懼

       筆者在醫院院牧事工服侍了30多年,接觸無數生老病死的處境,由未出生而夭折的嬰孩至年過百歲的長者,並且經常協助病人或家屬面對死亡和垂死的過程。當然,最大獲益的就是我自己。過往的經驗,讓我學會了面對自己的死亡。此外,近年每當被邀請講及有關牧養垂死病人或處理哀傷離痛時,我必定與受眾分享和探討﹕「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意思是:我準備好了嗎?

       筆者留意到,許多人都沒有對「死亡」作深入的反省,除非他們正面對死亡的威脅。無論是心理上或文化上,一般都視「死亡」的課題是消極的、是禁忌,最好避而不談。事實上,不少病人從不會為自己準備如何面對或處理死亡前的事情。當中有些是完全不知道病情已到藥石無靈,根本從來沒有想過會死,因此,不容易開放地談論與死亡有關的話題;亦有因各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而突然死亡,毫無準備。上述的情況,往往為家人帶來悲痛,並且,在處理身後事上,亦遇上很多障礙。

  死亡令人感到恐懼,是因為它奪走生命的一切。然而,面對死亡就會給我們揭示永生的盼望。此刻,你深深體會生命短暫的同時,亦會發現人與人之間蘊藏無價的愛與關懷。在這領域中,誰也不能單憑自己的本領或智慧去解答這個奧秘,只有對生命的本體和克勝死亡的基督信仰才能支持我們;只有主耶穌基督才能幫助我們正確地面對生命與死亡的事實,明白二者相關的因由,並恰當地接受一切、處理一切。

       你預備好面對自己的死亡嗎?又或你的家人是否已準備面對你的死亡呢?當死亡來臨,有很多事情需要即時作出決定。而且,在隨後的數天還要處理更多的決定。假若你今天離世,你的家人或至愛會如何處理和跟進你的後事呢?親人離世,總是一件悲傷的事,在這個時候,家人都會被悲傷的情感所困擾,可是又要在一瞬間處理後事的種種決定和安排,要清楚並能夠理性地作決定並非容易。若家人對你的選擇毫不知情,他們往往會落在一個十分困難的處境,那就是只能猜想你的意願:「你的真正心願是甚麽呢?」家人常常因此感到困惑和歉疚,甚或會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耶穌十分清楚人的基本需要,亦明白人生種種的痛苦,也曾清楚地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筆者在此試提出下列數點,讓大家在關懷和照顧臨終者時作參考:

(一) 切勿隱瞞病人,要適當地告訴病人病情的真相,尤其將面臨死亡時,好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準備面對,和如何處理身後事。

(二) 協助病人及家屬說告別,留意有沒有未了的心願。

(三) 幫助病人維持盼望的感覺,無論這盼望如何變化。

(四) 以開放的態度談論死亡,鼓勵為自己編排安息禮拜程序和撰寫自己的訃文,預早為自己死亡後要處理的事情作決定,這對於明白和面對死亡的過程,有很特別的果效。

(五) 經常提醒自己,要培養人情味,能夠心同感受,這是關懷者最重要的素質。

(六) 協助疏導病人的內疚感:就是怕成為家人的負擔,幫助垂死的人去接受,甚至享受被服侍是很高的心靈情操。

(七) 為臨終者禱告時,必定提及:即使人與人會分離,神的愛會永遠存在我們的心裡。因為愛是人面對痛苦的最佳動力。

(八) 關懷垂死的人其中一個最重要目標,就是讓他們找到生命的盼望。

       生、病、老、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然而,老化、臨終、死亡、和喪親是人生體驗中的必然經歷,理解並接受這些事實,會讓個人和社群生活得更豐盛;抗拒或否認這些事實,可能會引來更多的痛苦,甚至喪失尊嚴、生命變得消極。

       筆者父親已98歲,母親20年前因癌症去世,他們結婚43載,當然他亦經過一段悲傷的過程,然後重新適應生活。現時獨個兒居住,慶幸身體仍健壯,對他而言,是另一種享受:從新體驗自由,他會盡力保護自己,早睡早起,飲食清淡,生活簡樸。他曾笑言,死而無憾,因已經驗人生種種辛勞,與此同時,亦體驗了幸福,現在無憂無慮。筆者年青時,尤記得父親常常教導,人出生便開始面對死亡,不知是誰影響他有這種想法,是他經歷過戰爭、喪親或失戀…此外,我相信是父親在哀傷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家人的關懷,使他更能承載生命的苦楚。與此同時,亦紓解了我們對他的擔憂。如何能在苦難中,尤其面對死亡時超越恐懼呢?「用心去關懷」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動力。它能夠推動人落實去愛和施予,使彼此在面對死亡時尋獲盼望和安慰。

林偉廉牧師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主任院牧


原文鏈結:https://tdww.org.hk/2022/07/31/每週牧語超越死亡的恐懼/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