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ASD特兒特教】ASD的歷史發展
+ 關注
2023-02-14 - 121觀看次數
回應

1943年,美國籍奧地利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形容,有一些小孩非常孤獨自閉(Autistic loneliness)、出現延遲的模仿語言(Delayed echolalia)及焦慮強迫地期望維持現狀(Obsessive desire for maintenance of sameness)。他稱這批兒童患上了「早期嬰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但中國大陸翻譯為「幼兒孤獨症」,是情緒嚴重波動所致。他並指出,病患者的認知能力沒有問題,甚至智力與記憶力較一般兒童更高。由於接受他的理論觀點,「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68年的《診斷及統計手冊-II》(DSM-II)收納「自閉症」為一種精神障礙,與兒童「精神分裂症」相似,因為兩者皆有與現實脫節特徵。

在1950至60年代,精神科專家認為此病乃源於母親非常冷漠沒有情感對待子女。奧地利心理分析家Bruno Bettelheim在1967年更稱她們為「雪櫃型母親」(Refrigerator mother)。幸而其後科學研究證明這「自閉症」與大腦成長有關,實在有非常重要生理元素,與母親的性格無關,但也與「精神分裂症」不同。故此,1980年的DSM-III定「自閉症」為「滲透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並把診斷標準訂定為在出生後30個月內出現以下表現:(一)對人缺乏興趣;(二)溝通上嚴重受損; (三)對環境有古怪反應。不過對於沒有上述表現,但明顯有些自閉徵狀的,會加上一項「未另行分類」的,其後在1987年的DSM-III修訂本,接納較為溫和的自閉情況,並且把30個月內的要求刪掉。

至於另一個普世性的診斷標準,即是「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其對ASD 的發展與修訂也與DSM類似。總體來說,為要符合全球所有國家應用,其診斷標準較為放寬。

1988年,一齣美國荷里活電影 Rain Man,由著名影星Dustin Hoffman飾演一位有超然記憶能力的自閉人士,引起大眾對這精神障礙的關注。不少國家的教育當局,開始留意這類障礙的學童,並加強特殊教育的發展。1998年《刺針》醫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認為兒童接受了三合一疫苗注射後會產生自閉症,這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家長拒絕子女接受這種預防注射。直至經過更多的醫學研究分析,這理論才終於被推翻!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原文鏈結:https://tdww.org.hk/2023/01/04/asd特兒特教-之-asd的歷史發展/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