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舞台劇公演前座談會
+ 關注
2019-08-27 - 375觀看次數
回應

 陳恩明:潘霍華是不割席的和理非

(鄭樂天攝)

【時代論壇訊】本港有福音劇團把二十世紀著名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傳記製作成舞台劇,並將在下月公演。而在上演前,大會舉辦了一場相關講座,邀請不同學者與牧者分享潘霍華思想及精神對現今的啟發,尤其談及若潘霍華生於現在的反送中運動中會如何回應時局。福戲網絡主席潘錦華感歎,當年潘霍華在德國面對極權的情景有如在現今反送中運動下的香港重現;香港神學院神學及倫理學副教授鄧瑞強博士強調潘霍華不會認同教會用「政教分離」來避開政治;基督教豐盛生命堂顧問陳恩明牧師認為,潘霍華若生活在今天,儘管他是和理非,但不會和勇武派割席。

潘錦華:排劇片段彷如在今天社會重現

舞台劇《潘霍華的情書》將於九月十九日開始公演,該劇由福戲網絡舉辦。而潘錦華在當晚首先發言,分享籌劃這套劇的源起。他指在二○一七年舉辦《馬丁.路德》舞台劇的公演後,在籌劃下一套戲劇時看到有關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希特拉的影片,當年適逢看到「有領導人廢除連任期限、可以永續連任」的新聞,覺得與當年希特拉自封為「永續元首」很相似,便發掘了當年潘霍華對抗希特拉的故事。

巧合的是,潘霍華本身亦是路德宗的牧師,潘錦華認為在製作路德傳記的舞台劇後,下一套若製作潘霍華傳記,有一定傳承意味。潘錦華亦指出,在追溯潘霍華的事蹟、製成劇本的排練的過程中,沒想到當年的潘霍華在德國面對的極權與壓迫畫面,仿如在這幾個月經歷反送中運動下的香港重現,他感歎歷史竟然選擇這個方式重複自身。

潘錦華

鄧瑞強:潘霍華不會認同教會與政治分離

專研潘霍華神學的鄧瑞強,在會上分享潘霍華的思想如何解讀教會與信徒的社會責任。對於一些華人教會認為政治事務應與教會分開的「政教分離」思想,鄧瑞強指潘霍華的思想並不會有這樣的劃分。潘霍華根據路德宗的思想,強調「得救的人同時是義人與罪人」,是充滿張力的。這種充滿張力的想法同樣存在於他的上帝與人的觀念,有別於同期的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強調上帝的主權和超越性,以及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強調人因基督教現實主義而作的政治抉擇,鄧瑞強認為潘霍華在著作《追隨基督》所呈現的神人關係,是較前兩者中庸的觀念,亦是充滿張力的。耶穌基督本身同時兼有神人的特性,已表明祂參與在現實中,是為人而受苦、為他人而死的上帝。「因此潘霍華不會認為教會可以用『政教分離』來避開政治。」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就是邀請他來赴死。」潘霍華這句名言,相信不少認識潘霍華也不會感到陌生。鄧瑞強解釋,這句的意思是信徒是受「基督的呼喚」,信徒跟隨基督的生命,甚至可以像基督一樣,為他人而死。「這不是一種規條、律則。信仰本身便是活生生的行動。」他指潘霍華提出「信仰就是行動」的說法,行動本身沒有任何規範,單單是跟隨基督而行,在這過程中是要像基督一樣負起十架的代價。

呼喚與回應

鄧瑞強認為潘霍華這套觀念,正正是回應具有路德宗背景的德國教會錯誤理解了馬丁路德「兩個國度」的思想。當時納粹德國時期,在民族主義至上的社會中,教會被定性為只處理有關靈魂得救的事情,與處理世俗事情的政權完全分開,教會不能批評有關政權的施政,結果德國教會對納粹的暴政充耳不聞。潘霍華認為正如基督的神人二性,教會與社會事務不能分割。教會有責任去聆聽世界的呼聲,亦有責任去回應、提醒那個被上帝受命交付權力的屬世政權的作為。鄧瑞強指出,這裡的「責任」並不是一種義務(duty),而是一種回應(response),信徒看見有人呼喚,便需要有所回應,正如基督回應了世界的呼喚。

潘霍華認為,政府、教會、信徒都是被上帝所委派,按着「位份」(mandate)對世間呼喚作出回應,包括實踐愛鄰舍、愛仇敵、尊重人性。鄧瑞強指出,「若有人把別人的呼喚不作回應,那他/她便是『不負責任』!」他舉例若有警察信徒,按照上級指示追捕示威者,是他被委派的職務;但因著基督教導要愛鄰舍和愛仇敵的緣故,該警察拿起警棍時,只能輕輕地觸碰在示威者的臉上,而不能傷害對方。

對於潘霍華參與刺殺希特拉的行動,鄧瑞強指出這同樣源於潘霍華不會把信仰抽離於現實下的信仰選擇。例如我們看見一個瘋子正在瘋狂地開車的「非常情況」時,便有可能要用「非常手段」去阻止傷亡的發生。他解釋「非常手段」可能是不合法、不合常理、亦不能視之為通則應用在其他場景身上,「選擇作出非常手段的人,必須先經過良心的拷問,大膽地去背負罪疚,然後再在上帝面前懇求憐憫寬恕。」鄧瑞強認為這種負疚的恩典,一直是呼應了潘霍華一生提倡「得救的人是義人,也是罪人」的核心主題。

鄧瑞強

陳恩明:極權僭越至高權柄必壓碎自身

陳恩明在開場時引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鄧紹光教授的研究,指潘霍華是在兒童、青少年工作中做他的神學,又是一直與德國教會對話的敢言牧者。他又引用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李文耀博士的話,指出潘霍華未必受教會主流人士所歡迎。「他談社會公義,少講靈魂得救,福音派不喜歡他;他甚少觸及聖靈工作,靈恩派不理睬他;他行動時多倫理思維的顧忌,行動派也不聽他一套。」陳恩明認為潘霍華本質是一個「和理非」主義者,但他選擇不與勇武派割席,「潘霍華在一九四三年已坐牢,一九四四年才發生刺殺希特拉的行動。他一直對這個刺殺行動知情,但沒有因而割席。」

陳恩明指出當時納粹德國分了兩批教會,一批是擁護希特拉與納粹政權的「德國教會」,另一批是潘霍華與巴特主導的「認信教會」(Confession Church)。陳恩明認為前者猶如今天香港高舉「愛國愛港」,把政權神格化的教會。然而潘霍華等人卻選擇追隨「終末的權威」,而非政府權威。每人都要臣服在基督的面前,「潘霍華明白即使是政權領袖也不能超越上帝的權威」。陳恩明引用潘霍華所言:「當一個人若企圖將至高的權柄加在自己身上,那麼這至高權柄必然將那人壓碎。」潘錦華在這時補充,認為潘霍華這句說話勉勵我們,即使身處極權,極權終有一天會自己倒塌。

潘霍華的不合作運動抗爭

陳恩明指出,若有人嘗試像「德國教會」般,把基督教轉變為民族主義式的信仰,便等同把猶太人從聖經故事中排除,是同等荒謬的事情。對於回應極權的行動,有人問陳恩明,教會能否參與罷工或不合作運動,他指潘霍華當年已用拒絕舉行安息禮拜來表示對政權的抗議,「這是跟大家說是『死無葬身之地』,現在這樣是『攬炒』。」

在問答環節中,有會眾問及如何牧養身處示威前線的勇武派。陳恩明指要體諒他們都是對政權出於無奈,是無力的抗爭者。教牧的角色是到前線保護年輕人,冷卻警察的前線行動。牧者忠於其呼召,應是帶著盼望,在前線能表現最正直和勇敢去面對衝突,看顧好上帝交託給牧者的羊。

是次講座名為「歷史的潘霍華、現代的潘霍華」,由福戲網絡主辦,循道衞理聯合教會香港堂、《時代論壇》及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協辦,已於八月二十日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據福戲網絡FB專頁表示,當晚共有八百五十六位人參與,在FB直播最高峰時有二百八十多人觀看。有關《潘霍華的情書》舞台劇的詳情,可參該劇團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ospelTheatreNetwork/

陳恩明


文章轉載於『時代論壇』,原文鏈接:

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9309&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

關注我們:時代論壇eLand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wong chi wai
2019-08-27 09:59:36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