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反修例運動」帶來教會的思考 - 胡志偉
+ 關注
2019-07-02 - 338觀看次數
回應

(鄭樂天攝)

六月的「反修例運動」(泛指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而引發的聯署、遊行、集會等),標示了網絡年代公民參與社會運動的新里程。是次運動,不論成敗,教會中人可透過直接參與及感受、間接觀察與判斷,從而整理思考,讓它成為推動神國運動的資源。

一、同在(with-ness)就是見證(witness)

2002年「教新」主辦首屆教會領導研討會,特邀史域(Leonard Sweet)主講,其中印象深刻,「同在」(with-ness)就是「見證」(witness)。這思想一直影響我的服侍。我要選擇進場,與民同在;非離場指點,只作評論。

整場「反修例運動」見證「教會在場」,不同宗派、神學院與機構等紛紛發表公開聲明,表達對有關修例的憂慮與關注。「教牧關懷團」與「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於6月10至12日政總門外有「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四場公開祈禱會。

6月11晚散會前一首詩歌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意外地竟成為集會人士不斷詠唱的聖詩。上主的作為,永遠超越人的限制與計劃。接著日子,這首詩歌成為了我們教牧、信徒與集會人士重複和應的「金曲」。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成為了「教會在場」的最佳寫照。

6月16晚,我通宵留守立法會示威區內,當晚至翌日我負責帶領兩次祈禱時段(晚1130及早0330)。其中一節有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夏志誠分享,他說:「羊在哪裏,牧者就要在哪裏!牧者不單止要在羊群中間,更要帶領他們,亦要在互相互動之中,去認識自己的身分,亦要體察羊群所面對的困難和痛苦。」

有評論認為:「基督徒和牧者為今次運動展示的道德勇氣和抗爭恆心,相信是繼和平佔中後,民間非暴力抗爭的重要支柱。」(黎恩灝,〈橡膠子彈與Hallelujah的鬥爭〉,《明報》,2019年6月25日。)

對比2014年雨傘運動時,數十位教牧與神父嘗試進場調解,因示威者計劃行動升級,衝擊特首辦;那趟事件,我在現場感受是我們受到示威者的譏諷與排斥,他們拒絕我們的善意。那次經歷,確使我們有些教牧感到失望與挫敗。然而,經歷數次大型集會後,特別是6月12日,我更深感受是集會人士鼓勵與肯定教牧及信徒在場唱詩祈禱,給予在場人士心靈的安慰,化戾氣為祥和。

(6.16晚立法會外)

二、流轉如水 Be Water

有些外國媒體形容整場「反修例運動」為「無領袖自發社運新模式」(《洛杉磯時報》,2019年6月14日。)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這樣論述:「去中心化運動的一大好處,是容許不同參與者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到運動之中,遊行大可繼續搞,父母可以用父母的身分集會,基督徒可以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有興趣的非基督徒朋友也可以一齊唱,認為要升級的就想辦法做,用今次運動中出現的語言說,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連結、流動、Be water、反修例運動形態和「無大台」的可能〉,《明報》,2019年6月23日。)

「沒有中心領導有一個好處,就是政權要打壓也無從著手,運動的流動性強,形態隨時變化,增加了政權應對的難度。」〈連結、流動、Be water、反修例運動形態和「無大台」的可能〉

回顧教會歷史,「神國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群基督門徒被聖靈充滿,自發地隨走隨傳,把福音傳揚到不同地區。直到教會「君士坦丁化」後,教會才成為建制部分,於是有組織的體制扮演「代理人」角色,健康時發揮「神國運動」的助力,體制與領袖不健康時,則成為福音使命的阻力。

《海星與蜘蛛——分權組織的新策略與優勢》論述有關企業組織的智慧,正是香港教會領袖要認真思考的。蜘蛛與海星,外觀相似,但對付方式截然不同;砍下蜘蛛的頭,蜘蛛就死了;但如果把海星切成兩半,就會有兩隻海星。當大多堂會成為「蜘蛛型」組織,體積愈大,就愈容易對付,只要領導層出現敗象,組織失掉彈性應對外在環境,它的「大到遲早倒」是不能逆轉的。

相反,「海星型」組織,其反應迅速的分權特性,於社交媒體的年代中,正如「連登」(LIHKG討論區)展示的「去中央組織化」,各個成員或群體自主自發地互通資訊,彼此協調與支援,靈活走位,一同抗爭。

是時候,我們要檢視過度科層化組織,思考如何「分權化」,從而釋放信徒更大的動力。當堂會決策常常要由上至下,一定要有大台要有中央指令時,我們極可能育成的是倚賴強、順服強的信眾?倘若我們以基督為首、順著聖靈,基督徒能自主自發地履行國度使命,將會為神國帶來一幅怎樣的景觀?

三、守護真理與公義

整個「反修例運動」,與「佔中/雨傘運動」截然不同,在於後者是爭取較理想的政制方案,教會領袖難有共識,而前者則是維護港人一直享有的人權、自由與法治。當港人原本享有的公正司法審訊被剝奪,港人要被送往司法不公的內地受審,這便觸發「恐共」情緒;再加上部分政府官員與建制派議員不斷以謊言掩飾實情,這些極不一致的言行自然失信於民,令港人更沒信心。

「守護真理、拒絕謊言」是教牧的共識,我們要「說出真理」(speaking the truth)與「活出真理」(living the truth),才能踐信福音的真確/義。

6月12日立法會停車場外(添美道),我們一群教牧與信徒第一身見證現場景況。我走得較遲,也近距離中了催涙彈,當時雙眼刺痛,全身發軟,喉嚨發乾。我只能向著海富中心方向逃跑。警民衝突事件發生後,政府定性事件為「暴動」,我們一群教牧不能接受,因與我們現場所見所聞相反,我們於6月13日召開記者招待會,有7位教牧親身分享現場故事,譴責政府以暴力鎮壓和平示威者。

(6.13記者招待會)

當教牧與信徒不為本身利益,肯挺身而出,維護港人核心價值,我們守護真理與公義的行動,就會得著大多數市民的認同。教會成為教會,就要守護真理與公義,不容政權以任何藉口剝奪與侵犯我們作為公民享有的人權與自由。

教會往後要思考怎樣教導信徒於價值顛倒社會中作有誠信正直的人、在謊話連篇世代有智有勇地說出真話、在權術弄人職場中持守信望愛。教會能塑造價值,傳承文化,倡導美善,守護人權,締造和平,引導對話,促進復和。惟有教會選擇站在弱者一方,不畏權勢,與民同行,堅守真理,我們所作的一切,歷史會留下見證與判斷!

結論

身處動亂年代,教會領袖於整個「反修例運動」,不能簡單地定論它為政治事件,不關教會事。當教會領袖不能從「佔中/雨傘運動」或性騷擾事件等,汲取經驗與思考,我們就會原地踏步,下次事件直撲過來時,我們仍不思其解,不會應對,重蹈覆轍!

(文章將刊於《使命與領導》第64期,2019年7-8月。)

編按:本文轉載自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文章轉載於『時代論壇』,原文鏈接:

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8594&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關注我們:時代論壇eLand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