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倫理思維
有人說一個國家、民族的道德倫理觀、法律制度都是由這國家、民族過往的歷史,以及當地的文化塑造而成。曾經有一位歷史學者比較了德國、法國、俄羅斯,以及意大 利的道德倫理,作了一些有趣的分析。他指 出對於德國人來說,他們處事的態度是任何 事情都是被禁止的,而人只有自由去做那些 允許去做的事;法國人的思維剛好相反,法國人認為人有自由去做任何事,除了那些被禁止的事情;俄羅斯人因受過往歷史政治影 響,處事態度小心,他們的心態處於任何事 都是被禁止的,包括那些被許可去做的事; 至於熱情的意大利人,他們主張任何事都是 允許的,包括那些被禁止不可做的事情。我們不能確定這理論的準確成分有多高,但透過以上的分享讓我們去思想,作為天國的子民,我們處事的態度,道德倫理又取決 於甚麼。
舊約以色列的倫理
我們先從舊約去看看以色列人。舊約中的以色列人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與鄰近國家最大的分別在於一神信仰,只以耶和華神為敬拜的對象,排拒當地其他的神明,並 且以神的律法為道德倫理的依歸。從歷史出發,以色列本是埃及的奴隸,受盡了埃及人 的奴役,痛苦不堪,神在天上看見他們的痛 苦,打發僕人摩西與法老交涉,將他們從奴 役的轄制中釋放出來,成為一個跟隨神的民 族,而在十輪交涉的過程之中,神三番四次 證明惟有祂是獨一的真神,其他神明在祂面前顯得毫無法力,這一點不但驅使法老甘願 釋放以色列人,更重要是讓以色列人甘願「跟隨神」離開埃及為奴之地。「跟隨神」除了 是指向地域層面,更重要是道德倫理層面,摩西五經中常出現的一個詞彙是「聖潔」,「你 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聖潔」要從敬拜的禮儀中顯示出來(利未記的主題),同時更要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神賜下十誡 給與以色列人,讓他們懂得如何在與神與人 的相處中活出神的聖潔。因此,聖潔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並非單單指禮儀上的潔淨,更 是道德倫理的分辨,他們要認識神、曉得神 的心意,跟隨神的價值觀做神所喜悅的事情,遠離神所不喜悅的事情。以色列人的道德倫 理觀全繫於神在他們過往歷史的行動,以及 他們知恩圖報的心態,在生活文化上的回應 神的誡命。神吩咐他們要把出埃及事件一代一代地傳頌下去,又要使神的話(律法)不離開他們的口,要晝夜思想,銘記於心。
延伸意義──基督作王
救贖事件讓以色列人明白自己民族的身份,律法成為他們道德倫理的依歸,這一點在新約時代也被延續,信徒每星期到教會崇拜,透過在崇拜中一次又一次地宣告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贖的恩典,讓信眾思想到自己本是被罪惡和死亡轄制,是耶穌把自己釋 放出來,並成為神國度的子民。因此,道德倫理取決於明白自己的身份,回報神的恩情,並以神的聖潔為道德倫理的依歸,從社會的價值觀中分別出來,不跟隨這世界,只跟隨 救贖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基督作王」這主題放在信徒的生活層面當中理解,就如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吩咐,要過一個行事為人 「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