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精神醫學倫理」之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二)_盧德臨醫生
+ 關注
2023-09-08 - 238觀看次數
回應

「在遊戲治療中,一個出現焦躁和退縮行為的七歲女孩在遊戲裡表達不少親暱動作,並且害怕回家面對媽媽的新男朋友。」

在香港,負責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不同專職的同工都有守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傷害的天職。保障他/她們離開自傷/自毁行為,並且避免一切疏於照顧及被虐的風險。兒童受虐的情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是受到重視的社會問題。根據美國十多年前的個案統計,每年每十萬個兒童就有大概十名受虐,而有超過四十萬兒童當時需要在庇護居所居住。現時美國和澳洲已為所有虐兒行為確立法定舉報機制,新西蘭政府更會定期關注全國兒童成長指標,促進兒童及青少年全人健康成長。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21年有1,367名兒童受虐個案,比起2020年有差不多五成升幅;其中超過四成是身體受虐,超過三成是性侵個案。個案中不乏致死案例,也出現院舍兒童身體受虐的罕見情節。香港社會需要在諮詢期內討論政府倡議的三級舉報制度,照顧兒童的醫生、護士、心理學家、社工和教師有在合理時間內舉報虐兒的法定責任,違者可能要面對刑責。期望虐兒個案可以進一步減少,讓在香港成長的兒童免受傷害。

上述個案中的遊戲治療師面對女孩的行為表徵,面臨舉報與否的倫理困境。舉報行動明顯挑戰治療關係中的保密原則,也會嚴重破壞已建立的互信治療關係。治療師決定舉報的時間性必須基於臨床專業判斷,孩子是否一個受虐個案。每個專職專業都有需要界定自身對體罰、責駡或親暱行為的定義,幫助前線同工識別可能受虐的個案;按照每個孩子獨特的處境及相關法例要求,作獨立判斷。

此外,專職同工也應考慮採用能夠保持治療關係的舉報安排。一般考慮,包括幫助孩子或父母舉報;孩子或父母在場時舉報;舉報前或後知會孩子及/或父母;對施虐父母不作通知等。作安排決定時,必須事前充份評估孩子和父母的心理狀態,也對父母可能出現的反應作詳細考量。與此同時,與保護兒童服務單位緊密合作,作即時支援和可能的庇護安排;儘可能與孩子和他/她的家庭維持良好的治療合作關係。為孩子安排寄養服務後,作出舉報的同工盡上法定義務之同時,也有需要疏理自身的感受。受虐兒童日後置身在寄養系統内的社交發展要面對很多困難,如果能夠繼續跟進受虐孩子和家庭,對於舉報的同工是一個正面的教育過程;能夠幫助確認自身為孩子最佳的利益而作出建設性的努力。

盧德臨醫生
前葵涌醫院院長


原文鏈結:https://tdww.org.hk/2023/06/20/「精神醫學」倫理-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二/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